缺水逼出節水型農業 河北省推動現代農業轉型
從粗放到集約:示范區聚集先進生產要素,農民變社員,實現效益最大化 走進饒陽縣大尹村鎮綠科公司園區,蔬菜“打點滴”,大棚裝“空調”,新的節水技術讓人贊嘆。一座集雨池,一套滴灌系統,能管兩個大棚基本灌溉用水。 作為蔬菜合作社社員,東風莊村農民劉本利說:“如果不是合作社+公司,靠農民自己根本弄不起。”如今,劉本利成了合作社的蔬菜管理員,每個月有2500元工資。 有著蔬菜種植傳統的大尹村鎮曾一度為水而困。“出路就在節水。”鎮黨委書記李瑞峰說。從今年開始,河北省啟動“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饒陽縣是首批建設縣。正是因為傳統產業優勢,示范區落戶大尹村鎮。財政、國土、水利多渠道資金整合,補起農業基礎短板,龍頭企業入園,與農民合作社結對,最大程度提升蔬菜產業效益。 李瑞峰算了兩筆賬:一是節約賬,園區灌溉系數達到0.73,平均每個大棚節水200立方米,節約化肥10公斤。二是增收賬,高標準溫室大棚土地利用率提高30%,畝均產出上萬元。 園區發展帶動全鎮興起蔬菜、果品合作社65個。大遷民村成立黨恩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以土地入股,除保底租金外,還分得眾悅公司年利潤15%的紅利。如今,大遷民村有420個農戶自愿入社,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已成雛形。 今年以來,河北12個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共流轉土地12.4萬畝,初步形成了平山生態治理、藁城糧食生產、饒陽設施蔬菜等“一縣一特”的發展格局。 從“撒胡椒面”到“攥緊拳頭”,向糧食生產核心區傾斜,向科技要節水 河北省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省農發辦副主任金樹林說,保障糧食安全,河北農業綜合開發從“撒胡椒面”改為“攥緊拳頭”,集中財力保重點,向糧食生產核心區傾斜,同時加大高效節水措施實施力度。就是“讓適宜種糧的地方多產糧。” 建好基礎設施,增產潛力還從哪兒挖?在一個個農發項目區,良種與良法深度融合,率先打造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2011年開始,集中90%以上的科技推廣資金在全省廣泛征集項目,跨區域推廣,公開競爭,使科技成果大規模轉化為生產力。2012年集中4000萬元科技資金投到糧食主產區。 在全省第一產糧大縣藁城市,項目區里農藝、生物、工程節水技術綜合發力。 貫莊村村民薛高軍用上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澆一次水,原來要40立方米水,現在省了一半,一年能節約300多元。還省出漫灌的壟溝隙縫,一畝能省一分地。”在項目區,大水漫灌正逐漸被節水農業所取代,實現按需用水,定量用水。 “水好還要種好,今年項目區推廣的‘旱地800斤’新品種,既抗旱產量又高,價格也比普通小麥高一角錢。”崗上鎮杜村村支書高素娥說。擴大抗旱、耐旱作物面積,逐步向低耗水、高效益的節水型種植結構轉變。 技術指導到位。薛高軍說,“今年初技術員上門指導,推遲澆春水,水肥追施適宜,小麥平均千粒重達到39克。” 2012年,河北農業綜合開發在糧食主產區投入達到年度總投入的70%,全省建設高產穩產農田122.25萬畝,新增糧食2.1億公斤,100多萬農民從中受益。 走進一個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汩汩水流涌向田間,滋潤著現代農業枝繁葉茂。 記者趙永平 |
關鍵詞:農業,節水,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