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無廢紙 一字值千金
圖為崔中友和他收藏的古籍。 開欄話:目前,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呼聲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報告也要求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代先賢的思想精華,浩瀚燦爛的詩詞歌賦,教人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的倫理文化等等,這些都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缎∪宋?,大國粹》就是尋找民間那些醉心于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傳承者,我們會以講故事的方式,將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研究成果、傳承事跡介紹給讀者,將寶貴的傳統文化財富呈現給讀者,為弘揚傳統文化做一份貢獻。 古籍是古書的雅稱,在沒有電腦、沒有錄音筆和攝像機的古代,書籍可以說是千百年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重要載體。一頁頁發黃的紙張、一個個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傳遞的是文化的精華和歷史的根脈。在省會石家莊,有一位醉心于古籍收藏的人,名叫崔中友,今年53歲,在河北古玩城開了一家古舊書店。在追求“速食”的網絡時代,很多人連去實體書店買新書的興趣都沒有,更別說研究一本晦澀難懂的古書了。但他卻十幾年癡心不改,跑遍全國各地收書藏書。昨日,記者懷著好奇和疑問來到了“籍古齋”,聽崔中友講述他與古籍的故事。 情“源”古畫譜 崔中友的家在石家莊晉州的一個小村莊,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五。崔中友的父親當時在村子里的戲班唱旦角,由于愛畫畫,還承擔了畫臉譜、畫背景的活兒。從小耳濡目染的崔中友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個繼承了父親繪畫天賦的人。“我記得父親有幾本古畫譜,全都是教人畫畫的,我拿到后愛不釋手,晚上點著煤油燈也看,看得高興了就畫的滿墻都是,到現在我也記得那些栩栩如生、精致的線條,極富古典美。” 這幾本古畫譜讓崔中友心中燃起了“古籍情結”,從17歲開始,每到一地,他就要去那兒的古舊書店逛逛,經常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我當時就是很喜歡,覺得這些流傳千百年的古書非常珍貴,不像現在的書可以批量印刷,無限次出版,對于這些有一本少一本的老書來說,需要得到妥善的保存。”崔中友說,當時主要是買畫譜,有一次,看完畫譜后,翻了翻別的書也覺得不錯,就正式開始了古籍收藏之路。 十幾年來,崔中友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用他的話說就是“看到老書就邁不動步了,非要親手翻閱收入囊中才過癮。”最早收書的時候沒有快遞,郵寄的話自己又不放心,崔中友和愛人兩個人就背著大個兒的軍用背包,一趟一趟往回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比較好收書,經常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扛,現在是越來越難收了,真是見一本少一本,所以就更顯得珍貴。” 因愛而珍藏 從古至今,能夠留下來的藏品,很多都是從地下出土,但是書籍是個例外。正是古人因愛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讀,才使得這些時代的載體和物證流傳至今,成為人類靈魂的至寶。由于不易保存,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古書數量有限,精品更是難求。和一般的古籍收藏者非善本、全本、完整本不收的原則相比,崔中友更像一個古籍的保護者,因為無論古書是全是缺,或者只剩下封面和封底,他都會慷慨解囊將其收入,妥善保管起來。 談到興起,崔中友就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透透氣兒。翻開一本明萬歷年間的《博古圖》,只見里面圖文并茂,將宋代宣和殿里收藏的古代青銅器進行了一一介紹,就連青銅器中的銘文都給出了相應的解釋。“這本書可以說是青銅器字典,讓我們了解到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發展沿革,多珍貴?。?rdquo; 隨后,他拿出了一套名為《通鑒總類》的古書,講述的是歷史故事,有“英雄門”、“親政門”、“天文門”、“圖書門”等章節,清朝的《百美圖》,圖中美女頭上的簪花都是用金粉涂成,還有《昭明文選》、《隋唐演義》、《二如亭群芳譜》……他收藏的書里,有詩詞、有中醫、有古典文化、有傳奇故事,每翻看一本,都有撥開歷史面紗的感覺。 “我也沒有統計過自己究竟有多少本書,肯定上萬了。”崔中友看著這些泛黃的書籍,心中很感慨。“我一沒有買房,二沒有買車,所有的家當就是這些老書,有的書即使有人出高價也不愿意出手,有感情了。” 為后人傳承 崔中友介紹,在古籍收藏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即“善本時間早于乾隆”,而同一時期的古籍中又“刻本優于印本,初刻優于翻刻,套色優于單色,圖畫優于文字”。在古籍市場上,元代以前的書往往是論殘頁賣,600年前的書是論頁賣,400年前的書是論冊賣。對于初期的收藏者來說,乾隆以前的書都值得一入。 在剛剛入行的時候,崔中友遇到了一位老師,學到了很多古籍收藏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百年無廢紙”。只要是流傳下來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價值,不要覺得這本書的作者默默無聞就置之不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印刷成書的都是精品,即使不是大家,也一定有其流傳至今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2010年以后,古籍收藏逐漸升溫,我還是按部就班地收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賺錢的事兒,如果想賺錢,還不如直接買金條。而這些書里的每個字都值千金。” 崔中友說:“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沒有中斷,就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重史傳書,典籍宏富,把民族思想文化精髓傳了下來。古書是中華文化的寶庫,每一本古書都值得細細研究。有很多人問我,你整天弄這些破書干嘛?不當吃不當花,我說,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讓咱們的孩子知道,他們學的知識,聽說的故事是從哪兒來的,是誰給他們留下來的,這就是傳承。” |
關鍵詞:收藏,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