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難退休關鍵是利益難割舍
當前,社會對院士群體期望很高,也對院士制度的某些方面提出了尖銳批評。比如院士到底有沒有退休機制?今年11月,年滿80歲的沈國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輩子的中國林業大學表達了退休的意思,結果,黨委書記和校長都不放。“他們說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們學校的旗幟,還要靠你說話呢。他們不肯放,即使我到80歲了”。 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院士卻沒有“退休”的站點,身份的“終身制”凸顯了院士管理的制度弊端。透過中國林業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的“旗幟”論,人們可以窺見個中的利益糾結。由此看來,避免學術“帶頭人”淪為部門“代言人”,亟待疏通院士的“出口”通道,只有“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才能讓院士頭銜回歸學術性,拋卻功利化,才能保持院士隊伍的學術本色和創新活力。 首先,隨著年齡增長,生理老化、機能退化是每個人不可抗拒的必然歸宿,建立院士自然退休制度,符合人類生老病死的生命規律;其次,就院士的學術成就而言,每個人既有學術的鼎盛期,也必然有創新的枯竭期,讓老院士光榮退休,既是學術研究與發展的需要,也體現出社會對老學者的健康關懷。更為關鍵的,保持院士隊伍的新老交替,有助于形成院士群體的梯次機構,讓院士團隊的智力功能呈現最大與最優。 -張玉勝(自由撰稿人) |
關鍵詞:院士,退休,利益,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