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解產能過剩進行時“中國玻璃城”的新出路
我省的玻璃產業集中在沙河市。目前,沙河年產平板玻璃量占全國總量的20%左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平板玻璃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在享受規模紅利的同時,壓減過剩產能、淘汰落后,也一直是這里玻璃行業發展的主基調。 “風險最大”的過剩行業 “玻璃,跟別的行業有個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它是有窯期的。只要你的爐窯設計好,一點火,那就得生產一個窯期。窯期一般是5年,在這期間不能間斷,不能停產限產,一間斷損失更大。那等于把這個爐窯毀掉,再重新建設一條生產線———因為很多耐火材料和設備都是一次性的。”沙河市安全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說。 這個特點,使得平板玻璃行業受到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更大。然而,平板玻璃,也恰恰是我省存在產能過剩的幾大行業之一,近幾年來市場波動頻繁,這使得沙河的玻璃廠家叫苦不迭。“遇到市場不好,別的行業還能限產保價,我們不行。原來出100架,市場不好的時候還是得出100架。怎么辦?只能降價,打價格戰。”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玻璃企業負責人回憶道,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是玻璃價格最低、市場行情最差的時候,當時他們公司有長達半年的時間都無法給員工發工資。“當時的情況很慘烈,大家都在生產玻璃,都在降價促銷。說白了就是在拼流血,誰先流干,誰挺不住了,誰就倒下。完全是惡性競爭、無序競爭。”回憶起那時的情況,他仍然心有余悸。 究其原因,當地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產能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以及金融危機時期的房地產業低迷,是導致2008年沙河玻璃產業“大血拼”的兩大主要原因。 “中國玻璃城”的淘汰落后 根據統計,我省的平板玻璃生產大部分集中在沙河市,這也使沙河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國玻璃城”。 據公開數據,截至2012年,沙河市年產平板玻璃1.2億重量箱,占全國總量的比重達到20%左右,是全國最大的平板玻璃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同時,平板玻璃產業有力拉動了沙河市的縣域綜合實力。該市連年位居河北省30強縣(市)之列,并雄踞邢臺各縣(市、區)之首。 然而,玻璃給沙河帶來的并非只有效益。由于小玻璃廠采取傳統的燃煤工藝,也為沙河帶來了空氣的污染。同時,小玻璃廠遍地開花也帶來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 為了避免2008年“慘劇”重演,使我省玻璃產業有更好的發展,當地政府著力控制玻璃行業過剩產能。據沙河市政府提供的數據,“十一五”期間,沙河市淘汰落后玻璃產能5000多萬重量箱,占全市2008年玻璃總產能的62%。 進入“十二五”,政府產業調整政策在繼續,而且環保壓力加大。面臨這種新形勢,該市繼續新一輪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根據河北省工信廳公布的今年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省淘汰平板玻璃產能1488萬重量箱———其中沙河占大部分。在采訪中,業內人士說,沙河玻璃的過剩產能化解動力,也在從淘汰落后轉向環保倒逼,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 “逼著企業去做更新的” 然而,當地企業人士很清楚,要想完全從產能過剩的陰影中走出,不能光靠政府。“被納入落后產能然后淘汰掉的畢竟是少部分,如果大家的產品是一樣的,那么還是得打價格戰,避免不了。這不,我們廠的浮法白玻又得降價。”當地一位市場銷售人員這樣說。 他說,自2008年低谷后,沙河當地的玻璃行情就漲漲跌跌,不再有之前的盛況。雖然沒有再出現2008年那樣慘烈的價格戰,但是每次遇到市場行情下跌,企業還是會拼價格,因為除了降低價格,沒有別的辦法———畢竟產品同質化嚴重,大家都是在生產普通建筑用的浮法白玻。“玻璃行業其實也講‘金九銀十’,說的是農歷。往年這是玻璃銷售的旺季,但是今年,市場行情就不好,大約每平方米降了1塊多。這種降幅就已經不小了,而且是在傳統旺季,往年這是很罕見的。”這位銷售人員說。 沙河市一位大型玻璃生產廠家的負責人點破了此中玄機:從前沙河的玻璃產業走的是提高工藝的路子———從最簡單的小平拉玻璃轉向格法玻璃,再從格法玻璃轉向工藝相對復雜的浮法玻璃。而現在,“浮法玻璃也成了大家全在做的東西了,已經占全國產量的1/5了,這意味著浮法也做到頭兒了,怎么辦?這就逼著企業去做更新的,更復雜的產品,這才是超越產能過剩的新出路。” 記者手記 “玻璃城”尋找新出路 今年9月初,記者曾隨河北省發改委“央企行”采訪組走訪過沙河市正在建設中的三新產業園,這個產業園是當地企業與央企合作的一個大項目。 當地企業方的負責人曾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項目建成后,將生產保溫節能的Low-E玻璃,高科技的手機屏幕玻璃,以及高強度的汽車玻璃,這些都是區別于普通平板玻璃的高技術產品。現在回想起來,這或許就是上文中那位企業人士點出的“新出路”了。 這個產業園名為“三新”。記者看到,一期廠房的鋼結構已經搭建完成,正在進行墻體建設。園區負責人說,預計今年年底,第一條生產線將可以投產。解釋說,所謂“三新”,是指新材料、新玻璃和新能源。而其中的新玻璃,就是指在普通玻璃原片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生產出新型玻璃產品。 比如Low-E玻璃,就將在一期工程竣工后實現達產。簡單來說,這種Low-E玻璃就是在玻璃上鍍了一層膜,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根據測算,安上這種玻璃后,如果再配合木質窗框,室內節能率可以提高40%。“要知道,窗戶占了建筑節能效果的一半。窗戶對建筑來說很重要,玻璃對窗戶來說更重要。”園區負責人對即將達產的Low-E玻璃充滿期待。 然而,新的市場也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Low-E玻璃還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希望標準能夠盡早出臺。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Low-E玻璃之“新”。 就像上文中的業界人士說的,產品的轉型升級是市場“逼著企業”逼出來的,新產品、新成就也是在這種“逼迫”下誕生的產物。而當面臨這種逼迫時,能夠在逼迫下進行自發調整,同時有條件去自我調整,才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也才是真正的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這一點上,要求企業的眼光和魄力,也要求政府的服務跟得上去,能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三新產業園”這個范例,也許代表著沙河玻璃超越目前產能過剩的一個新出路。(記者付薇) |
關鍵詞:產能過剩,化解,中國玻璃城,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