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6.2%家庭承包耕地流轉 農民年收入增加8000
這幾天,遷安市春良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郭亮都在給合作社的大棚移栽秧苗。他告訴記者,前年他把三畝耕地流轉給了合作社,現在在合作社按天上班拿工資,村里像他這樣把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非常多。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進城務工農民的增多,我省土地流轉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我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1332.7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6.2%。 土地流轉是指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保留土地承包權,而轉讓土地使用權。省農業廳農經處處長賀鐵柱介紹,實行土地流轉后,農民對耕地的承包權保持不變,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時,仍然能夠在自己流轉出的土地上勞作,從而獲得工資收入,還不用擔負土地的經營風險,一定程度上為農業增收、農民致富開辟了新天地。 “土地使用權流轉使承包田成了農民手頭的‘活資產’。”省農業廳副廳長朱立杰對記者說,土地流轉出去后,農民真正能夠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既可以外出打工,又可以投入到合作社參加勞動,增加收入。 郭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村里的田都是種小麥,一季小麥下來畝產800斤到1000斤左右,除去種子、肥料、農藥的成本,沒多少利潤。“現在好了,我把責任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可收入1000元的租金,同時還可以來合作社打工,每天工資收入50元。土地流轉后,我每年可增加8000到1萬元不等的收入。”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開展,不僅解決了因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導致土地閑置和土地季節性拋荒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還促使承包經營權向大戶、農業企業集聚,培育發展了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截至目前,我省已出現11.64萬個家庭農場、7215個種糧大戶和5079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辛集市民祥糧棉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農民入社等方式實現土地流轉,目前已集中土地近3萬余畝,創建了新品種試驗基地、農技服務隊、農機服務隊、農資服務隊、植保服務隊等服務組織,服務隊隊員經過培訓持證上崗。通過土地流轉,有效改變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公司還集引種試驗、秧苗培植、種植示范、產教結合、技術培訓、產業研發、綜合配送為一體發展高新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合作社利用土地優勢發展東亞飛蝗養殖、有機蔬菜種植、半放養式發酵床養殖,并創建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截至目前,發展養殖棚20000平方米,建起1200平方米的初級加工車間,每畝產值達到1.5萬元左右,是傳統農業的7至8倍。 “通過土地流轉,還可以吸引優質生產要素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引導越來越多的農民離土離鄉,向城市、小城鎮集聚,有利于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協調發展。”專家認為,伴隨著土地流轉的進一步深化,必將帶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大大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關鍵詞:土地流轉,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