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半夜失竊6尊龍首不翼而飛 村民盼早破案
石家莊于底村位于市區西北部,有著數百年歷史,是遠近聞名的古村。已經七旬高齡的村民李金海,家中的老宅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了,算是古村于底的一個景觀。11月6日凌晨,李金海發現老宅屋頂上的6尊龍首突然不翼而飛。龍首每尊高約1米,寬80厘米,一個人根本抬不動,到底是誰偷走了這些龍首?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于底村民聞訊也紛紛呼吁警方盡快破案。 6尊龍首一夜不見 李金海今年73歲,和老伴一起居住在這座百年老宅中。據李金海回憶,11月5日晚他吃完飯后,就早早躺下睡覺了。“歲數大了,睡覺比較輕,在半夜一兩點的時候聽到了幾聲狗叫,也沒有在意。家就在馬路邊上,還以為是有人路過動靜大了,也沒起床去查看。誰知早晨起來以后,發現房頂上的6個龍頭沒了,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李金海說,“我從記事時起房子上就有這些龍頭,誰知道傳到我這里以后讓我給弄丟了,我心里非常愧疚。” 記者看到,李金海家的老宅分為東西兩個院子,西院已經租出去開了家私人會所,李金海住在東院。雖然兒子分了樓房,多次讓他一起過去住,但李金海還是不愿意去。“這處老宅子是我爺爺留下來的,我從小就在這里住,所以必須把老家和老宅子守住,保存好。” 走進李金海的小院,里面的陳設和木雕保存完好,房檐下所有的木雕裝飾,木格雕花的正門、窗戶,都是原裝的,只是按照原來的顏色重新粉刷了一下。窗戶上雕刻著鹿銜靈芝、三羊開泰、花卉盆景、貓偷葡萄,各種吉祥可愛的圖案。 李金海告訴記者,老宅有兩個院子,房頂上一共有6尊龍首,每尊龍首大概有1米左右高,80厘米寬,也很重,如果想把這些龍首一個一個地搬下來,一個人肯定是辦不到的,至少要三四個人才能抬起來。 百年老宅身世曲折 據村民介紹,于底村有座永安橋,是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所建,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而李金海家的老宅也是村里的一個景觀,已經有百年歷史了。 李金海告訴記者,這座老宅是他爺爺李立久蓋的。當年李家家貧,李立久只身去北京,在一家名為“德義公”的綢緞店里當學徒。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掌柜等人聞風逃離,只有立久留下守門,所幸店面沒有遭劫。掌柜回來以后,立久將保存完好的賬本、財產悉數交還。掌柜大受感動,為感謝李立久冒死守店,分給他股份,并說:“賺了按股分,賠了算我的。”從此,李立久時來運轉。后來掌柜“告老還鄉”,立久升任“正掌柜的”,由于經營有方,終于發家致富,在于底老家蓋了這棟房子。 可以說這座老宅是于底村最好的房子。李金海從小住在這里,到他十七八歲時,這里先是當了醫院,后來是公社、大隊使用。李家只能到處找別人的閑房居住,20年間不知搬過多少回家。“文革”期間,村里曾要沒收這房子,許諾從別處分給他5間房,李金海堅決沒同意。“退一步講,哪怕我自己不住,只要這房子能留下來就行。”1979年落實政策,當時39歲的李金海才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村民呼吁早日破案 講述完老宅的過去,李金海心情更加沉重。“沒想到房子傳到我這兒,房頂上的龍頭都給弄丟了。房頂上裝龍頭是有含義的,宅子的最頂部是龍頭、龍身、龍尾,宅子在“神龍”的下面保佑一家平安,保佑祖祖輩輩的平安,所以我一直都很重視。但是現在龍頭丟了,真是一點辦法沒有,”李金海說,之前文物局曾先后來家里調查過多次,還沒有調查結果,老宅也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但這龍頭最起碼也是老的工藝品,誰知自己還是沒有保護好。 聽說李金海家失竊,村民們紛紛趕來慰問。“老李家的房子是個老宅子,很多驢友還有愛好攝影的朋友都來老李家中參觀過,老李都熱心招待,讓愛好者免費參觀拍照。也有一些商人和文物愛好者想購買老李的宅子,老李都沒有同意。誰知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希望警方能盡快破案,將不法分子繩之于法。” 相關鏈接 古村于底 于底村位于市區西北部,西鄰康莊,西北鄰岳村,東北鄰大馬村,東南鄰大郭村。該村位于古太平河下游水流漫散處,關于村名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太平河流至此地分為兩股向東和東南方漫散,中間淤積成一條土堤,形似魚,所以取名“魚堤”,另一說因在淤積地建村,取名“淤堤”,后諧音演變成“于堤”和“于底”。明嘉靖萬歷年前,“于堤”和“于底”兩個名稱交替使用,至清代只用“于底”一名。 于底村原屬獲鹿縣,1955年劃入市郊,至1989年以前一直是鄉政府駐地。于底歷史上為區域經濟文化中心,時至今日,村中仍有古橋、寺廟、老樹、老宅、大集,是城中村里實實在在“有料”的村莊。(記者劉濤 李保健文/圖 ) |
關鍵詞:失竊,龍首,不翼而飛,百年老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