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地鐵施工“交通陣痛” 市民詬病不可避免
站點設置在狹窄的通行路段,公交車一旦停車就會封堵道路。 地鐵施工期間的“交通陣痛”不可避免,但是也應當看到,很多被市民詬病的亂象也并非不可避免,造成這些亂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服務的缺位。因此,在地鐵施工的“非常時期”,更需要城市管理者發揮智慧—— 交通補位:能否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 “近一段時期,載客三輪為什么會蜂擁而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公共交通沒有及時補位,潛力沒有發揮出來。”一位交通專家告訴記者。 11月3日,經常乘坐1路公交車的省會市民李女士,向記者訴說了“回家的煩惱”——公交專用道被社會車輛擠占,導致公交車開得越來越慢,到家的時間比地鐵修建前平均得晚半個多小時。 “在地鐵施工期間應當研究如何保障公交優先。”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牛學勤建議,地鐵施工期間,應合理分配稀缺的道路資源。一個方面落腳于“堵”,可以嘗試機動車和公交車在施工路段、高峰時段進行單雙號限行;而根本的方法在于“疏”,進一步提高發車頻率、增加座位。 不少讀者致電本報反映便民自行車不方便的問題,“便民自行車租借點只有10個,不能形成覆蓋網點,還車太不方便了。”便民自行車站點在省會運營5個多月來,很多站點“門前冷落鞍馬稀”。之所以很少有人騎,不僅是觀念問題,在網點設置、收費標準上也應當及時調整。牛學勤表示,便民自行車網點需要繼續增加,方便市民隨借隨還,只有網點密度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真正發揮便民作用。 公交優先也好,租借自行車便民也罷,幾位市民反映的都是能否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的問題。11月5日,石市公交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說,該公司根據地鐵施工圍擋情況對相關線路進行調整優化。對于有些站點設置不合理的情況,他們會進行調查核實,進而調整和完善。 而負責便民自行車管理的石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回應說:“考慮到市民的實際出行需要,年底前將增設租借點,緩解‘交通陣痛期’的交通壓力。” 管理補位:能否加強聯動做到有條不紊? 越是“非常時期”,越是檢驗管理水平。在地鐵施工沿線走訪,記者發現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細節問題,背后其實都是管理缺位問題。 11月4日12時,省會中山路與南大街交口西北角,品匯廣場停車場前,排隊的汽車響起刺耳的喇叭聲。由于地鐵施工圍擋占了全部機動車道,這個長200余米的路段形如道路上的“瓶頸”,最窄處只剩下一條車道。由于該路段旁邊就是品匯廣場停車場,進出停車場的車輛使得道路不斷阻塞。 11月5日,石市軌道辦黨群部部長狄政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政府成立了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指揮部,承擔軌道交通建設的組織、指揮、協調、監督職能,負責統籌協調全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各項重要工作。公安、交管、城管委等部門領導分工負責,對于軌道施工過程中的緊急狀況可以協調聯動迅速做出應急方案。遇到問題,群眾可以撥打市長熱線12345進行反映。” “有關部門應該建立起強有力的協調聯動機制,圍繞特殊時期的亂象打出一套綜合治理‘組合拳’”。牛學勤建議,直到2020年,省會都會處在地鐵修建期。但是隨著各種問題逐漸暴露并趨于嚴重,相關部門有必要理清一套“非常時期”的管理思路。在道路資源稀缺的施工沿線,如何對機動車違章占道、三輪車非法占道等亂象加強治理?這些需要石市建立一個專門的協調機構來組織實施。 服務補位:能否加強溝通,及時回應民意訴求? 地鐵施工期間,道路交通信息多變,及時、準確的信息發布顯得尤為重要。 11月2日,在青園街附近工作的宋女士向本報反映:“地鐵施工以來,道路、站點時常發生變化,很多消息我們都是事后才知,這讓我們出行變得很被動。明明是熟悉的城市,卻常常不知所措。” 對此,狄政通告訴記者:“因地鐵施工引起的車道和公交線路變化均會提前三天由報紙、網絡等媒體向公眾進行公示,希望市民可以及時關注。”當記者問及能否建立一個常態化的溝通渠道,及時更新施工信息并接收群眾反饋意見時,狄政通表示,“石家莊地鐵的官方微博正在籌備之中,屆時我們會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及時、準確的軌道交通建設信息。” 日前,有網友在微博留言,表達了對地鐵施工圍擋的疑惑:需要圍擋那么大面積么?圍擋里面有沒有縮小、讓路的空間? 能不能自己“窄一點”,讓群眾“寬一點”?對此,狄政通解釋說:“每一個圍擋方案都經過專家組多次論證,同時結合市交管局、市公交公司意見制定。地鐵施工工地路面看似寬敞,但是地下施工的面積很大,在工程主體未完成以前,車輛通行有危險。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圍擋范圍將逐個進行縮減,盡快還路于民。” “對于群眾的疑慮,主管部門一方面可以通過解釋讓市民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將工作精細化。”牛學勤表示,每一寸道路都需要精打細算,每一個空間都盡可能充分利用。施工圍擋每縮減一部分空間,可能就有不少群眾和商家因此而受益。 |
關鍵詞:地鐵,施工,石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