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村民為88位抗日英烈尋親 村民接力守護
在衡水阜城縣古城鎮紀莊西北方向有一座馬本齋回民支隊烈士陵園,當地人也稱其紀莊革命烈士陵園,71年前一場血戰中犧牲的88位英烈長眠于此。時年29歲的王夢北和其他村民一起埋葬了為國捐軀的烈士。此后的71年里,王夢北和兒子王志杰接力守護著烈士墓。如今,王志杰想為埋葬于此的88位烈士尋找親人。 翻開《阜城縣志》,里面詳細記載著1942年6月2日,阜城縣古城鎮紀莊村西,馬本齋回民支隊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突出重圍、打擊日軍的戰斗,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重創敵軍,殲滅日偽軍300余人,勝利突破日軍防線,88名英雄在這場戰役中為國捐軀,將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 突圍戰結束后,當時年方29歲的王夢北同鄉親們含淚將烈士的遺體就地進行了掩埋。時隔3天后,馬本齋將軍又來到了紀莊村,王夢北和村民們同馬本齋將軍率領的回民支隊為烈士們舉行了葬禮,將烈士的遺體集中掩埋在了紀莊村西的空地上,建起了烈士陵園。 紀莊革命烈士陵園占地15畝,一座7米高的紀念碑矗立在陵園的紀念亭前,碑文正面有“烈士捐軀地,英魂育人鄉”的題詞,再往里走,88座烈士墓整齊地排列著。 王志杰說,自從建起烈士陵園,他的父親就主動承擔起了清理雜草、守護烈士墓的重任,并在陵園的外圍建起了土墻。“父親當年當著馬本齋將軍的面承諾,誓死看護陵園。”王志杰說,父親一直信守承諾,直到1993年去世,他接過了守護陵園的重任。“開始也有不少人質疑,又不給工錢,干啥給人家看陵墓?”這時,父子倆會堅定地說:“先烈們連命都搭上了,今天俺們為他們守墓是光榮的事。沒有他們的付出,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如今,每年清明前后,學校的學生都會到這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王志杰會義務擔任講解工作。“有時候一天得講七八遍,不過為了讓孩子們能了解歷史,再累也值得。” 王志杰介紹,這些烈士中,大多是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多數都沒有留下姓名、籍貫等信息。在王家父子守墓的71年里,也少有烈士親人去掃墓祭奠,“我覺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親人長眠于此,正在艱難地尋找,在這里,我希望能為這些犧牲的烈士們尋找到親人。” 王志杰電話:15531875580、13103181659。 目前,88名烈士中已幫助4名烈士找到親人,另外僅有35人有具體姓名、一人只知其姓。分別是: 一大隊:大隊長馬國忠,教導員馬德舜,副大隊長薛洪泰 三中隊:指導員王庚申,副隊長馬守增,機槍手韓玉海、李文海 一分隊三小隊:隊長崔俊臣,戰士竇×× 二大隊:大隊長馬永標,書記員王繼合,分隊長張繼元,小隊長馬守騫,副小隊長馬慶池 五中隊:通訊員吳長根 三大隊:機槍排長馬文環,戰士郭同德 機槍排:飼養員焦占元 政治部:干事楊略,攝影記者田瑞章 組織科:干事金進 鋤奸科:干事王漢杰(17歲)、張國良、李卓、范之久 總務科:科長賈文 抗戰劇社:隊員馬書晨、張子風(女)、馬國卿(13歲)、丁天真(女,14歲)、王守漢、馬育才、馬樹聲、劉寶仁、白鴻、白振太 |
關鍵詞:英烈,尋親,阜城,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