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為何屢屢混入國儲庫
轉基因食品“入儲”亂象之所以出現,既源于巨大的利潤回報,也跟轉基因食品管理方面的漏洞有關。 據報道,在今年國家臨儲菜籽(油)收購過程中,有些委托收儲企業進口轉基因菜油流入國儲庫。對此,昨日晚間中儲糧回應:檢查發現湖北、湖南2家企業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油菜籽摻入臨儲庫存。目前,上述兩家企業涉及臨儲油菜籽已全部退出臨儲庫存。 轉基因菜籽油被大量收購進國家儲備庫,源于一些商家的謀利沖動—目前每噸進口轉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國產非轉基因菜籽、菜油分別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 以轉基因食用油冒充非轉基因油,無疑涉嫌欺詐。然而,轉基因食品冒充非轉基因食品混進國儲庫的現象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湖北發現第一起違法轉基因稻米事件,此后湖南、江西等省發現了違法轉基因稻種的銷售和轉基因水稻的種植;還有轉基因大豆意圖混進國儲糧庫事件也曾發生…… 這些現象之所以一直存在,一則由于巨大的差價—進口轉基因菜油、大豆、稻米能帶來巨大利潤回報;另一方面,恐怕與轉基因食品管理方面的制度漏洞有關。 盡管當下轉基因食品得到一些研究人員的力挺,但其安全性尚沒有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銷售國家批準的轉基因食品并不違法,但仍然應當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就算有朝一日轉基因食品被科學證明沒安全隱患,也應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 當下出現這種“入儲”亂象,關鍵在于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不夠明確和嚴格,沒有將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化形成剛性制度。要治理這種不法行為,就得加強管理,制訂一套從原產地到銷售環節的嚴格的標識制度,標明農作物及制品的用途、成分、來源地等相關信息。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進行處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有權對違反食品標識的行為進行處罰。 食品安全無小事。用轉基因食品冒充非轉基因食品,雖和販賣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不能相提并論,性質上仍然是一種造假行為,應予嚴懲。在嚴懲的同時,關鍵要完善轉基因的標識制度,將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訂成強制性制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利,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國儲庫,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