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診大氣污染治理 三平衡考驗環首都圈治霾
10月6日,華北多地遭遇霧霾天氣。這是京滬高速公路電子屏幕提示京津高速部分路段受大霧影響封閉。新華社發 “藍天白云”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人們的期待。 環保部10月22日發布公告顯示,第三季度京津冀地區空氣超標天數超六成,包括我省石家莊、保定等在內的多座城市皆被霾所擾,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的密切關注。 “霧霾來襲,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當務之急是為治霾梳理出可操作的行動方向。”10月17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省科協承辦的京津冀晉蒙環首都區域生態建設座談會在石家莊舉行,來自五地的60余位專家院士研討會診,為探索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治理的可行之路出謀劃策。 企業搬遷能否一搬了之? 政策扶持﹢技術支撐,治污需平衡一地污染控制與區域整體改善 “對于霧霾的形成,污染物排放應放在第一位。”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郭斌認為,不管污染物是怎么來的,污染物的產生才是最重要因素。 根據2012年環保部環境公告,我省大氣污染排放量形勢嚴峻,其中,煙粉塵排放近140萬噸,位列第一;二氧化硫140萬噸,排在第二位。為了根除污染源,我省近期頻下重拳,其中石家莊市要求年底前啟動市區內11家企業搬遷,完成1家企業搬遷,到2017年分年度搬遷市區企業18家。 “痛下決心搬遷污染企業的拔根之舉讓人拍手稱快,但是企業搬遷要特別注意不能一搬了之,必須樹立大環境理念。”郭斌表示,企業搬遷要警惕把污染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甚至有些企業還會在搬遷過程中擴大生產規模,這樣排放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 對此,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世秋表示認同。“在治理污染源時,一定要考慮到,有些措施在局地改善的同時,有可能是以污染遷移作為代價的。”她認為,要考量一地的污染控制是否能帶來區域的整體改善,必須實現二者的平衡。 “搬遷企業異地新建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嚴格的環保達標標準。”郭斌建議,比如禁止新建大型燃煤項目,燃煤鍋爐逐步由清潔能源替代,限制高耗能行業的生產規模,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加強對搬遷后的燃煤電廠、工業鍋爐、水泥企業等高污染行業的監管及其脫硫、除塵設施的升級改造等。 郭斌舉例說,像華藥等由于異味較大需要搬遷出市區的企業,在異地新建項目時,就必須對這些企業實行嚴格的有機廢氣及異味排放控制標準,并對這些企業進行摸底建檔,開展醫藥化工集聚區相關指標的自動監測工作,嚴格執行工業園區規劃和防護距離要求,嚴禁在工業園區內或防護距離內建設居民住宅和敏感建筑。 企業搬遷離不開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造。“在給予企業搬遷政策支持的基礎上,應當對企業技術升級予以大力支持。”郭斌建議,要科學使用環保基金,在急需解決的環境治理技術、有待開發和升級的裝備等方面,優先對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和重污染企業加以傾斜。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在這方面有所舉動,《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工程(2013-2017)實施方案》下月起即將實施,將進一步在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清潔生產和節能技術、燃煤鍋爐與工業窯爐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等方面加大力度,為實現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撐。 |
關鍵詞:治霾,環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