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體質之說科學嗎? 人體有酸堿平衡調節體系
“人有酸堿體質之分,只有呈弱堿性才健康”、“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 有關“酸堿體質”的各種傳言眼下被廣泛傳播,并成為一些保健品和養生類書籍大力炒作的概念。這些傳言宣稱,人體體液的PH值處于7.35-7.45的弱堿狀態是最健康的,超過70%的疾病和人體的酸性化有關。 關于酸堿體質的說法是否正確?酸性體質真的是萬病之源嗎?10月18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二科主任醫師、教授支忠繼。 人體無酸堿性體質之分,“酸性體質易致病”是因果倒置 “在西醫中,根本沒有酸堿體質的說法。”支忠繼表示,不僅如此,傳言中所指的“體液”說法較為模糊,體液包括血液、胃腸液、膽汁、尿液、組織液等多種體液,每一種液體的酸堿度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說胃液是酸性,而血液則是弱堿性,不能一并歸結為人體到底是酸性還是堿性。 支忠繼認為,傳言所說的體液應該指的是血液,因為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剛好保持在7.35-7.45之間,呈弱堿性狀態。他指出:“在醫學臨床上,確實會有血液PH值降低的情況發生。只不過,并不是PH值降低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是因為服用了某些藥物或者是人體出現了某些嚴重的疾病,如肺氣腫、腎臟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等時,才會引起血液PH值酸度增加。舉例來說,肺氣腫是一種肺功能下降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得病后難以像正常人一樣呼出二氧化碳,導致酸性的二氧化碳在體內大量堆積,從而增加了血液的酸度。” “傳言把酸性體質歸結為萬病之源,是顛倒了血液PH值和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支忠繼強調,血液PH值低于7.35,是人體生病的外在表現,但不是導致人生病的原因。目前尚無科學依據證明,血液PH值偏低會導致多種疾病。 人體可自動調節酸堿平衡,酸堿性食物難以左右 那么血液的弱堿性狀態穩定嗎?它會輕易發生改變嗎?“人體有強大的酸堿平衡調節體系,可以控制自身的酸堿平衡。”支忠繼解釋說,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等組成的緩沖系統,這一系統能保證不停有物質釋放入血液又排出血液,使血液中各種物質處于動態平衡中,血液的PH值始終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波動。 “事實上,整個人體也有著精巧復雜的設計,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血液的酸堿平衡。”支忠繼表示,比如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出多余的酸性物質;我們的肺也可以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過程參與酸性物質的快速排出。這些調節功能會把血液的PH值控制在7.35-7.45之間,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 至于傳言宣稱的吃食物可以扭轉酸堿體質,支忠繼并不贊同。他認為,“對于健康人來說,無論是吃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通過人體自動調節功能,最終都能維持正常的酸堿度。但如果人體本身處于疾病狀態下,大量食用酸性或堿性食物,是會對身體產生一定影響的。” 此外,支忠繼還提醒公眾注意,“科學上所指的食物酸堿度并不等于口感,不是說我們吃著較酸的食物就是酸性的,單純從口感上難以判斷食物的酸堿性。因為食物的酸堿度在加工的過程中會發生改變,比如生鮮肉為了利于儲存,會進行排酸處理。所以,想要確定某種食物到底是酸性還是堿性,必須經過科學檢測才行。” |
關鍵詞:體質,酸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