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干部呂振華:當干部就要干事創業
“不能讓所有窮人改變命運,那將是我們的恥辱” 2005年春節前,呂振華到村隊慰問貧困戶。走進辛莊子村的一戶人家時,一位小姑娘,容貌俏麗,卻癱趴在炕上。“孩子怎么了?”呂振華焦切地問。 孩子母親低低地回答:“肌無力,起不來。因為治病的錢不夠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呂振華深深的自責涌上心頭。“訪貧問苦不應是我們工作的永恒內容,不能讓所有窮人改變命運,那將是我們的恥辱!” 春節后,他立即安排機關干部組成3個調查組,到社區、村隊,分別找出100個最貧困的家庭,排查致貧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那段日子里,他面對成堆的報告和資料,尋覓扶貧救困的妙策。 一個月后,經過多方籌資,中捷拿出3000萬元,成立了以“重大疾病”、“重大災難”和“愛心助學”為救助主體的三大基金,定名為“善達基金”。利用這個基金構建了養老、教育、醫療、住房和生活保障全覆蓋的民生保障體系。 幾年來,隨著財政狀況的不斷改善,中捷人的福利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甜蜜。在中捷,老年人退休金最低每月六七百元,且逐年增加;幼兒園至高中15年學雜費全免,考上專科、大學的學生均能獲得2000—5000元助學金;醫療費80%以上可以報銷;轉型農民每人每月發放200—500元的轉型金;幫助下崗職工全額代繳職工養老保險、差額代繳醫療保險,根據年齡每年給予2400—3600元的生活費;殘疾人每月給予200—500元的生活補助;累計投資9.2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4668套,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 “當多大的官才是官?有個干事的平臺就滿足了” 從2000年擔任農場黨委書記起,呂振華在農場和園區主要領導任上已有14個年頭。這些年來,他從未向領導提過個人晉升愿望。 呂振華說:“當多大的官才是官?有一個適合自己干事的平臺就是最大的滿足。我也‘圖名’,我就圖讓老百姓說個好,別人敬重你不是因為你的官有多大,而是因為你干了些什么事。” 前些日子,河北省委組織部在滄州無記名投票推薦干部。計票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推薦票的職務欄中明明寫著“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而名字卻寫成了“張振華”、“李振華”。 經過認真調查,卻沒有發現任何惡作劇的成分。 原來這些中捷之外的區縣干部,對中捷的超常業績由衷敬佩,感覺應該投票,但對呂振華這個埋頭苦干、很少見面、從無交往的“當家人”知之甚少,印象不深,所以對他的姓名記憶出現了誤差。 因積勞成疾,心臟嚴重房顫,他曾動過兩次手術。為避免探望,他悄悄躲到一家僻靜的小賓館接受治療。他二哥聽說后,執意帶著家人陪護。可剛坐下不久,呂振華就委婉地催促他們離開。 二哥不高興了:“你一年到頭忙得見不到人影兒,現在住院休息,咱哥兒倆多說幾句話也不行?況且我也不求你辦什么事。” 他說:“你一家人在這兒,會引起別人注意。再說,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電話安排呢。” 二哥含著淚說:“看你這干部當的,圖個啥?連生病也像做賊似的。” 在中捷,沒有領導參與和干預工程建設,沒有部門到企業吃拿卡要,風清氣正,政務暢通。特別是在選人、用人上,工作實績是衡量干部的唯一標準。這些年,中捷通過公開招考和競聘,提拔、引進各類干部和人才130多人,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從無負面聲音。 呂振華說,要養成早晨起來照鏡子的習慣,看看鏡子里還是不是自己,想想昨天做沒做虧心事,理理今天還需要干哪些事。要全心全意、干干凈凈地為黨和人民做事,才能不辜負黨的信任、人民的期盼。(記者 楊柳) |
關鍵詞:呂振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