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永清秸稈扎刻大師受聘為導師傳授傳統技藝
10月24日,國家非遺項目永清秸稈扎刻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艷豐受邀來到河北科技大學,這位普普通通的農民藝術大師,為該校建筑工程學院師生講述了自己對藝術的踏實敬業和執著堅持。當日,徐艷豐大師和女兒徐晶晶、兒子徐建受聘為該校建工學院“國家級非遺項目秸稈扎刻進校園”導師,徐晶晶還將在學校留住一周,為同學們開展秸稈扎刻技藝教學。 秸稈扎刻藝術創始人徐艷豐從14歲開始進行扎刻創作,近50年來,扎刻了《天安門》、《黃鶴樓》、《滕王閣》、《老北京四合院》等大大小小70多件仿古建筑模型,作品《故宮角樓》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黃鶴樓》赴加拿大參展并獲獎,他的作品成了國禮,2008年6月,“永清扎刻”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永清扎刻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它涉及幾何學、物理學、力學、建筑學等相關知識,被國外專家譽為東方構成學的典范。河北科技大學建工學院把“永清扎刻”非遺項目請進校園,與學院《房屋建筑學》等專業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相結合,在保護和傳揚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思維訓練。 被聘為導師并將在校授課一周的徐晶晶說,走進大學校園授課還是第一次,大家普遍認為非遺是少數人搞的高端藝術,實際上,這些藝術都來自于民間,也曾普及于大眾,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能耐下心來搞這些東西,非遺的推廣、普及有現實障礙。 建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宋占新介紹,河北科技大學從2005年以來,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目前已將冀派內畫、常山戰鼓、井陘拉花、蔚縣剪紙等20多項藝術形式引進校園,2008年,該校成為河北省首批唯一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今年又成為河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宋占新說,在高校開展非遺活動,可以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其實非遺離大眾并不遙遠,讓他們通過接觸從了解到產生興趣。此外,大學生來自全省甚至全國各地,有利于非遺項目在更大范圍內的傳播。(記者劉嵐) |
關鍵詞:非遺大師,傳統技藝,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