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需要走產業鏈整體發展之路
今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宣布重啟10部經典動畫片的制作拍攝。“孫悟空”、“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阿凡提”等一系列幾代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動畫形象將重返大銀幕的消息,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于國產動畫的關注。這一消息也引起熱烈反響,國產動畫的發展現狀如何?為什么如今少有能夠打得響的國產動畫品牌?前路又在何方? 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制片基地,也是國家首批命名的動畫基地。56年間創作了近350多部動畫片和留駐在幾代人記憶中的無數經典動畫形象,如《大鬧天宮》、《三個和尚》、《西岳奇童》和《寶蓮燈》等。 國產動畫需要走產業鏈整體發展之路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以下簡稱“藝術評論”):美影廠為什么要重拍10部經典動畫? 錢建平:重拍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大背景所致的。近兩年來,中國動畫片發展很快,效果也比較明顯,形勢和本世紀初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化表現在:第一,電視動畫片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第二,中國整個動漫產業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勢頭,它的體量在整個文化產業里是最大的,包括各類動畫片、動畫形象以及衍生產品領域。從去年開始,影院動畫片的發展特別明顯。從去年的寒假開始,到“五·一”、“六·一”、暑期,一直到“國慶”檔都有許多動畫片,今年也一樣。在國內動漫發展的這種背景下,美影廠作為動畫創作的重要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發展戰略,具體講就是必須從以往單一拍攝動畫片,走到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如果沒有產業鏈的整體發展,純粹的動畫創作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發展會遇到許多瓶頸。 藝術評論: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具體指什么? 錢建平:在計劃經濟時代,只要動畫片拍完,國家就會統購統銷,也就是說片子是由國家的專門機構來統一發行的,而國家給到制片方的資金也一定會高于制作成本。這也就意味著制片方所拍的每部影片都會有增量。 而一旦市場化以后,拍動畫片的成本就必須要通過市場來回收。就影視制作業而言,并不具備穩定的盈利模式。那取決于你拍的片子火不火,觀眾的歡迎度有多少。其實,就電視動畫而言目前還沒有一個購銷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你所拍的動畫片賣給電視臺,全國的電視臺都賣出去,你所回收的資金可能也就占制作成本的30%到40%,應該說非常低。這和電視劇行業不同,雖然電視劇也有虧本和盈利,但是電視動畫如果純粹靠賣電視臺的話是肯定不能盈利的。那該怎么辦呢?接下來只有靠開發動畫形象的衍生產品,進行授權,及各種其他形式的開發,比如網絡銷售、新媒體、海外推廣等等,才有可能回收成本。當然這在市場環境下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所以我所說的產業鏈發展,是希望通過我們影片的拍攝、發行,創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再通過動畫形象的衍生品如圖書,授權產品如文具、食品、兒童用品等實現增量銷售,這是市場經濟背景下動漫產業盈利的重要來源。 比如在美國也是如此。迪士尼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鴨做了幾十年,這些產品現在還源源不斷地在賣,而迪士尼的很大收益其實就來源于這一塊。包括迪士尼的主題樂園,也是從影片中的動畫形象、故事情節衍生出來的,產生很高的收益。正是這些綜合的收益使得制片方能夠有新的資金去投入下一部動畫片的制作。這就是一個動畫的產業鏈。 |
關鍵詞:國產動畫,喜羊羊,熊出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