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0草根農民自導自演辦“村晚”
一位是70后婚慶店老板,一位是90后在校大學生,兩人一拍即合———發動群眾辦“村晚”。 草根農民自導自演辦“村晚” 眼下農忙剛剛結束,滄縣黃遞鋪鄉趙碼頭村又熱鬧了起來,村民們自發聚到一起為2014年正月十五的“村晚”彩排節目。“村晚”發起人趙國偉和趙華說,村里已連著舉辦兩屆晚會,不僅贏得了本村男女老少的歡迎,更吸引了眾多鄰村的觀眾和演員。“唱一唱村貌鄉情,演一演家長里短,老百姓不光覺得年味濃了,更感受到了節目傳遞的正能量。”趙國偉說。 38歲的趙國偉在黃遞鋪鄉經營著一家小婚慶店,平日里人緣口碑都不錯。他生活的趙碼頭村大約有1500人,自從幾年前村里的高蹺隊解散后,每逢過年都挺冷清,村里人不是喝閑酒,就是打麻將。“我就琢磨,自己干婚慶有設備能錄像,能不能發動大家伙湊在一塊樂呵樂呵呢!”趙國偉說,有了想法他便通過村廣播招募演員,“可是招呼了半天一個人都沒來!” 當時正好是龍年正月十三,19歲的趙華放假在家,母親聽到廣播后鼓勵他去報名。趙華是石家莊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學的是新聞專業,又是校學生會文藝部骨干,平時很喜歡主持。“我常年在外面上學,其實和村里人并不熟悉,但一想能用所學的知識幫村里人娛樂,挺有意義,就騎著車冒著雪去了。”趙華說。 趙國偉一見有人來報名,心里總算有了底,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籌備策劃村里的第一屆“村晚”。在兩人的謀劃下,整臺晚會從舞臺設計到節目編排,再到秩序安保都逐漸有了雛形。“剛開始村里人都嫌害臊,不敢來報名,我倆就想辦法動員大伙,直接在大喇叭里點名,要求被點到的村民必須參加表演。一來二去,半天時間我們就有了50多個節目。”趙華說,全村老少特別期待這臺晚會,他也深深感受到老百姓對精神文化的那份渴求。 只用了三天時間,趙碼頭村第一屆“村晚”就亮相了。雖然舞臺設備極其簡陋,節目水平也遠不如專業晚會,但老百姓的熱情卻出乎了趙國偉和趙華的預料。“當天特別冷風很大,老百姓穿著棉衣戴著棉帽在風里一呆就是6個小時,連房頂上都坐滿了人。”趙國偉回憶,演員在臺上演得認真,群眾在臺下看得高興。隨后,這臺晚會刻制的光盤傳遍了十里八鄉,許多光盤甚至因為看得次數太多都被看壞了。 |
關鍵詞:村里,節目,村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