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不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迷失
在17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表示,我國已完成了歷史上首次全國性傳統村落摸底調查,擬用3—5年時間,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制定全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中長期綱要,建立瀕危警示制度。他指出,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10月18日《人民日報》) 數據顯示,全國經調查上報的1.2萬多個傳統村落僅占我國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較高保護價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個。 我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所說的城鎮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層政府和坊間所說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僅僅體現在“美”上,還要體現在“村”上。這是我們鄉村傳統文化的根基,不能“城鎮化”所到之處,村落就全部消失,必須對部分村落進行保護。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松說:“美麗鄉村”別都建成洋樓,現在,我們對城市建設高度重視,在中國未來新一輪的發展中,必須更重視鄉村建設,實現家更美、景更美、人更美,這也涉及我們的文化自尊。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今年的提案是“美麗鄉村”,他提案的主要內容是:“穿得暖,吃得飽。有房住,有領導。能醫病,能養老。有權益,冤屈少。有歡樂,風氣好。山水美,污染少。”出身農村的趙本山的觀點才是莊戶人眼中的真正“美麗鄉村”。“美麗鄉村”的內涵是生活更美好、環境更生態、飲食更健康,而不是高樓大廈里裝不下一架爬犁,容不下一只雞…… 國務院參事馮驥才說,過去10年全國每天消失80到100個自然村。這源于一些地方對“美麗鄉村”的誤讀,把“美麗鄉村”理解成了建樓運動,搞成了拆遷戰場。 自然村落,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代表著傳統的居住文化和生活生產方式。為什么村莊在慢慢消失,除了發展的需要,是不是也因為在村莊保護上迷失了方向?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建設“美麗鄉村”的時候,除了破舊立新,是不是還應該對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村莊進行搶救性保護,是不是也應該關注農村傳統的人文價值和自然形態?這是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徹底拋棄未必明智。 改善物質生活條件,加快城市化步伐,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這絕不能成為我們忘記歷史、忘記傳統、忘記文化根脈的理由。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當回望歷史煙云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會懷念故土,懷念傳統的價值。到時候,哭泣的就不僅僅是消失的村落,還有我們曾經浮躁的心。“美麗鄉村”重在環境建設,要找準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的結合點,而不應搞成千戶一面的鄉村消滅運動。(郭元鵬) |
關鍵詞:傳統村落,美麗鄉村,建設,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