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進京” 無知比歧視更可怕
日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教授文國瑋在談到城鎮化時提出,要“防止城市農村化”,為此要構建一個科學的途徑,比如說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這個考試分為幾項,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15日《新京報》) 在文教授的設想中,大學畢業生可以視同文化程度合格;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意味著工作能力合格;同時作為城市市民,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常識必須了解。顯然,所謂的“通過考試取得北京戶口”,其實就是通過學歷、穩定的工作等外在條件,將人分為三六九等。 文教授稱,“提高城市居民素質,是城鎮化的最難點”,這句話我十分贊同。但問題是,究竟什么是“居民素質”?難道它指向的僅僅是學歷和工作能力,抑或懂得一些法律常識?當然不是,素質是一個內涵廣泛的詞語,既包括個人能力等外在因素,也包括道德水平等無形層面,而后者是無法通過考試檢驗出的。 退一步說,即便我們把“居民素質”等同于學歷和能力,“考試進京”也決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再發達的城市,都不僅需要知識精英,也需要普通勞動者,不僅需要有人從事高端的腦力勞動,也需要低端的體力勞動,不同階層各司其職,城市才能有效運轉。眾所周知,在北京大量的外來人口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既無文憑,從事的也都是保潔、建筑、服務等并不穩定的工作,倘若這些人都因無法通過考試而被趕出北京,留下的全是所謂“精英”,不夸張地說,北京城很快就會陷入癱瘓。 在大多數情況下,考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但在特定情形下,考試卻有可能成為一種“最壞”的制度。正如不是所有事情都該由“多數人”決定一樣,也不是所有權利都必須通過考試來取得,譬如在自己國家自由遷徙和居住的權利。北京不只是北京人的北京,而是中國人的北京,如果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北京戶口,那么最公平的做法就是,包括北京居民在內的所有人都參加考試,這顯然很荒唐。 需要指出的是,“戶口”只是一個人口管理的工具。從理論上說,只要一個人居住在一個城市,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擁有這個城市的戶口,并不需要特別的過程才能獲得。而現實中,“戶口”之所以異化成一種控制人口的“壁壘”,原因在于“戶口”之上附著了太多的福利和特權,這是一種人為制造的不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進京”與其說是歧視,不如說是無知,或者說是把原本就不公平的制度合理化合法化。 出于城市承受力等客觀原因,戶籍改革肯定是一個漸進過程,并且肯定會遇到巨大的阻力。正因為如此,作為學者更應該基于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說話,而不是基于一個“北京人”的利益,逆改革和社會發展潮流而行。 -吳龍貴 |
關鍵詞:城鎮化,城市農村化,北京戶口,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