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他山之石之5:環保意識融入生活
2 公共治理,引導低碳生活方式 近年來,一些設計師提出了一種設計思路,將兩個早就有的趨勢結合在了一起———生態建筑和自成體系的單一城市。波士頓和舊金山等地已經相繼提出浮動的、自給自足的生態城市構想,但最有名的也許是新奧爾良的生態家園,又名諾亞。它的建筑結構是可持續的,使用安全風力渦輪,淡水回收和存儲系統,被動式太陽能系統,屋頂花園加熱/冷卻通風孔,灰水處理。內部會有垂直和水平的電力運輸系統,用來取代汽車。 這樣的構想聽起來不免帶有幾分科幻色彩,但從城市規劃和管理入手治理環境,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思路。 據德國尼爾廷根-蓋斯林根經濟與環境應用科技大學教授馬巴赫介紹,柏林的市政規劃與環保兩個部門是在一起辦公的。“城市的發展建設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包括城市建設、工業組成、能源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等。地方行政機構在對交通、地方發展、建筑和土地利用等規劃時必須考慮環保要求,所有項目都必須依法接受環境可承受能力檢查才可實施。”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英國的環境、交通、建筑研究等部門就共同開發了衡量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效率標準評價程序。2007年,英國政府宣布將在全國建設10個生態鎮,并宣布將對所有房屋節能程度進行“綠色評級”,要求從2016年開始,所有新建住宅必須實現“零排放”。英國的貝丁頓社區已經成為世界低碳社區典范。 城市的綠地建設與管理也被重視起來。倫敦綠化帶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2010年綠化帶面積已達4841平方公里。同年英國綠化帶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占英國國土面積的13%。這些綠化帶有效地置換了城市空氣。 日本在《城市規劃法》、《城市綠地保護法》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5個城市綠地保護五年計劃,建立了詳細的城市綠化標準,包括人均占有城市公園面積、布局、服務半徑、規模、選址、服務設施設置及允許建筑面積等。東京都政府還出臺了補助金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屋頂綠化。《綠色東京規劃(2001—2015)》提出,到2015年,東京屋頂綠化面積要達到1200公頃。 “城市規劃與管理看起來是一種宏觀行為,離老百姓很遠,但其實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技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洪艷認為,如果政府有意識地去規劃建設一座節能綠色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民眾會自然而然地崇尚低碳生活。 如限制私家車行駛,積極發展公共交通。倫敦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市內停車費用、收取“堵塞費”以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城、設立公交專用道和自行車步道網。東京都市圈以軌道交通為主,已經形成了2000公里長、擁有500個車站的軌道交通網絡,承擔了東京圈80%以上的城市客運交通量,遠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2000年以后,英國和日本還大力投資發展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 |
關鍵詞:大氣污染,治理,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