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他山之石之3:標準升級 系統完善
3 創新手段,保障標準落實 雷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無疑代表著環保主義大潮第一個春天的到來。這場始于1962年的環保運動帶來了DDT的禁用、帶來了限塑令、帶來了地球1小時……但現在看來,這些成果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功夫:DDT早已于2006年被重新啟用,人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塑料袋,地球1小時則更像是場行為藝術。 環境標準也是如此。問題永遠不在于那些口頭或書面的承諾有多莊嚴,而在于其是否能被嚴肅對待與執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朱斌認為,我國之所以去年才將PM2.5納入強制性監測指標,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國尚未完成產業結構升級的情況下,我國部分城市目前PM2.5的濃度可能是西方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即使制定了PM2.5監測標準,要實質性控制PM2.5的濃度仍面臨著很大的難度。 “監測容易控制難。有了監測數據,等于是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到明面兒上來,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們的排放必須要達標,監測標準也要相應提高。”朱斌建議,我國應在技術、制度、資金等方面研究出臺適當的配套治理措施,參照國外已有的技術標準和管理經驗,切實加強標準的可操作性,讓標準真正落到實處。 在環境管理方面,洛杉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是美國環境管理的轉折點,其不僅催生了著名的《清潔空氣法》,也起到了環境管理的先頭示范作用。據朱斌介紹,洛杉磯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設立空氣質量管理區加大管理部門的自主權,設立排放許可證制度嚴格控制排放源,開放環境交易市場將市場化手段引入環境減排中,投入科研及管理力量開發環評軟件及有效的污染控制技術等。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設立空氣質量管理區在發達國家已成為較為有效和成熟的環境管理手段。英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空氣質量戰略》提出,市郡政府有權在無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區域申請成立空氣質量管理區,并制定遠期空氣質量行動計劃以達到國家標準。日本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中也確立了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制度,對該區域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多種形式保障污染防治的資金來源也十分重要。”沈洪艷介紹,美國大氣污染防治經費數額巨大且十分多元。據估算,美國20世紀90年代在空氣污染控制領域的支出每年在310億美元到370億美元之間。 目前在我國,排污權交易仍是一個新生市場。今年6月,我省啟動排污權質押貸款項目,對此,沈洪艷認為,把排污權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擔保方式引入金融信貸領域,能夠有效地盤活企業資產,拓展企業的環保融資渠道,激發企業排污減排的積極性,加快排污減排工程建設。“排污權質押貸款是排污權交易的制度化、規模化和多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
關鍵詞:大氣污染,治理,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