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產車間雙贏之路—葡萄酒產業發展蹲點調研
“第一生產車間”的雙贏之路 ———昌黎縣葡萄酒產業發展蹲點調研(上) 新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誕生地、中國釀酒葡萄種植第一大縣、“中國干紅葡萄酒之鄉”、“中國釀酒葡萄之鄉”、“中國干紅葡萄酒城”、“昌黎葡萄酒”通過“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標準……集多項榮譽于一身的昌黎,在國內葡萄酒行業,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地方。 30年艱苦摸索,昌黎人把葡萄釀制成芬芳的葡萄酒,耕耘著甜蜜也收獲著甜蜜。如今葡萄酒產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立縣產業、富民產業。然而,正如很多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樣,昌黎葡萄酒產業在享有輝煌的同時,也經歷過市場風雨的考驗甚至脫胎換骨的陣痛。 這樣一個擁有“東方波爾多”美譽的地方,廣大釀酒葡萄種植戶在這個產業鏈條上獲益幾何?對未來有什么期盼?葡萄酒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何在?日前,記者走進昌黎,實地采訪調研,一探究竟。 金秋九月,昌黎的葡萄熟了。碣石山下、鳳凰山前、葡萄溝畔,葡萄架成排連片,隨地勢起伏,綿綿延延,望不到邊際。 提起昌黎,中國乃至世界葡萄酒界都知道,這是一個洋溢著濃烈芳香的地方。業內專家公認,無論是緯度、氣候,還是土壤、晝夜溫差等各方面的自然環境與條件,昌黎都極為適合釀酒葡萄的生長,是中國釀制干型葡萄酒的最佳地域選擇之一。早在1984年秋天,時任國際葡萄酒協會主席的布巴斯教授實地考察后感慨地說:“從此以后,法國人應該而且必須知道,中國也有個波爾多,它就是燕山腳下的昌黎。”于是,“東方波爾多”的美譽不脛而走。 曾幾何時,隨著“干紅熱”潮涌大江南北,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昌黎人敢為人先,大規模引進種植釀酒葡萄,農民眼瞅著一顆顆紫瑩瑩的“赤霞珠”變成了“金豆豆”,樂得臉上開了花;同時,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加工企業也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對未來信心滿滿的企業主們躊躇滿志,捋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昌黎在業內聲名鵲起。 然而,市場風云變幻,波譎云詭,葡萄酒產業潮起潮落,頭頂“中國干紅葡萄酒之鄉”、“中國釀酒葡萄之鄉”和“中國干紅葡萄酒城”等多項桂冠的昌黎經受了令人心悸的洗滌與磨礪。“這葡萄的價格咋就像坐上了過山車?”種植釀酒葡萄的農民迷惑不已。 “種植戶認為‘有女不愁嫁’,盲目追求產量,肥大水勤,釀酒葡萄品質下降;新上加工企業缺乏質量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一味追求降低生產成本,競相壓低收購價格。加上近年來國外廉價葡萄酒汁的沖擊和鮮食葡萄價格上漲,尤其是2010年年底個別加工企業制假售假被曝光給整個產業帶來的影響,目前昌黎產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僅有5萬多畝,不及鼎盛時期的一半。”9月2日下午,河北昌黎干紅葡萄酒產業聚集區管委會主任陳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十分感慨。“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通曉葡萄酒釀造奧秘的業內人士都清楚,葡萄酒產業講究“七分種植、三分釀造”,釀酒葡萄種植被稱為“第一生產車間”。“誰擁有了釀酒葡萄基地,誰就掌握了干紅葡萄酒市場的命脈。破解當前困局之道就是通過利益導向,在農民和企業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共享機制,實現雙贏。”昌黎縣葡萄酒業管理局局長邵黎明說。 由奧地利企業家施華洛奇投資2970萬美元興建的朗格斯酒莊是歐洲酒莊模式的代表,自產、自釀、自銷高端酒莊酒。酒莊副總經理、首席釀酒師崔彥志介紹,酒莊租賃了附近兩個村的2800畝土地,聘用500名工人嚴格按照技術方案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畝產控制在500公斤以下。“企業自建基地,可以有效掌控種植的全過程,從而確保原料的各項指標達到最優。”采訪時,記者遇到了在酒莊工作的段家店村村民曹立君。她家的5畝耕地全部租給了朗格斯,租金按當年玉米平均產量和市場價格一年一結算。“每年能收租金6000元左右,旱澇保收。我現在在酒莊打工,一年還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是昌黎葡萄酒產區最大的生產商,除自建1000多畝基地外,主要采用訂單模式發展種植基地1.2萬畝。公司副總經理楊雪峰說,在以訂單模式發展的基地,公司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植保、統一收購。技術人員全程輔導農戶按要求剪枝、施肥、防治病蟲害,在確保葡萄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農民最怕收購價忽高忽低、不穩定。與華夏長城公司簽了訂單,咱心里就踏實多了。”十里鋪鄉馬莊村王來興說,“公司免費提供農藥、肥料,每畝至少補貼500元,葡萄成熟了按照保護價收購。我家種了8畝釀酒葡萄,一年收入4萬多元。”說話間,他掏出一份與華夏長城公司簽訂的《食品安全及每畝交售優質葡萄數量保證書》,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雙方的責任與義務。“有了這個,還擔心個啥?” 眼看著釀酒葡萄成熟在即,昌黎縣還有一些種植戶既沒有納入企業自建的基地,也沒有跟企業簽訂訂單,今年的釀酒葡萄賣給誰?什么價?收成到底會咋樣?心里邊就不像曹立君和王來興那樣“有底兒”。“那些高端酒莊和大企業不收我們這些散戶的葡萄,指望外地酒廠收購,哪有個準啊?”采訪中記者聽到很多這樣的憂慮。有的種植戶甚至想砍掉種了十幾年的釀酒葡萄,改種近兩年走俏的鮮食葡萄。 “1983年,昌黎研制生產出新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作為民族紅酒的搖籃,昌黎有責任、有義務繼續引領紅酒產業發展的潮流。”昌黎縣委書記李國勇說,“今后,我們將按照產業高端化、精品化、莊園化的思路,實施全產業鏈、全方位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昌黎產區品牌價值。特別是要以碣陽酒鄉和鳳凰酒谷為核心,建設30個高檔精品酒莊,以酒莊帶動基地發展,以基地保證紅酒品質,著力打造國際著名的海岸葡萄酒基地。” 日前,昌黎制定出臺了《關于優質釀酒葡萄基地建設獎勵補貼辦法》,對釀酒葡萄基地建設按照標準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鼓勵基地與企業“捆綁”發展,組織企業與基地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同時,建立企業與基地信息檔案,要求企業自有基地或合同基地面積不少于500畝,形成完善、健全的基地、企業產業鏈條,激發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到2020年,昌黎葡萄基地面積發展到10萬畝,產量達10萬噸,實現產值40億元。(記者董廣順 吳永哲 郭猛) |
關鍵詞:葡萄酒產業,昌黎,蹲點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