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換水”是社會管理新理念
黃金周期間,西安市臨潼區華清池景區推出了用垃圾換礦泉水的新穎環保方式。國慶期間,游客來這里參觀,只需要將旅途中產生的垃圾,如礦泉水瓶、果皮、廢棄的塑料袋等,帶到指定兌換處,就能換取一瓶礦泉水。10月4日上午,到指定地點換礦泉水的游客絡繹不絕。(10月5日《北京青年報》) 黃金周期間,對于任何一個景點來說,隨處拋棄垃圾現象都是十分頭疼的事情。為了整治這種不文明行為,想出的辦法一籮筐,依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用強制手段來治理不文明現象。投資了不少錢款,浪費了不少人力,收到的效果卻是“年年歲歲垃圾相似,歲歲年年游客不同”的魔咒。無論是海灘酒瓶遍地,還是山路垃圾成堆,又或者是林間塑料袋飄飛……在眾多措施面前垃圾總是依然。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換一種管理理念也許就會在“疑無路”的時候收獲“又一村”,難題也就成了“柳暗花明”。華清池景點是第一年嘗試用垃圾換礦泉水的辦法。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完全杜絕亂丟垃圾現象,但是不文明行為確實少了很多。對于這樣的辦法,有的景區會認為增加了開支。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看,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會收獲“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美好。可以簡單算一算這個賬: 一者,在回收的垃圾中有不少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礦泉水瓶子、報紙、包裝袋。對于景區來說可以集中分類銷售,對于社會來說減少了資源浪費。 二者,可以減少清理時費用。為了應對節日亂丟垃圾現象,大多數景區都加大了人力投入。就拿北京天安門景點來說,他們投入了原來3倍的力量,很多工人是臨時招募的。用垃圾換礦泉水,減少了勞動量,實際上就是節約了清理費用。 三者,還要算一算社會賬。有的垃圾即使清理走了,但是它給環境帶來的傷害卻有可能是永久的。比如游客丟棄的照相機電池等等。花點小錢換來環境的安全,這就是一筆大賬。 華清池景點實施的“垃圾換礦泉水”還有瑕疵。只設立了一處固定地點,對于一些不差錢的游客來說,他們會害怕擁堵,害怕麻煩而不參與兌換活動。這就需要管理方再多做點事情:是不是可以考慮開展流動兌換;是不是可以讓兌換點布局更科學,比如在景區所有的小景點入口和出口處設置兌換點;是不是還可以考慮更多形式,除了兌換礦泉水,還可以考慮一下價格不高卻有紀念意義的小禮物。 遍地垃圾和游客文明出行意識缺失有關,也和管理手段不夠創新有關。一個小舉措,既保護了環境,減少了工作量,游客也開心。少了強硬的制止,多了柔情的出口,收獲的是海闊天空。這個辦法真不錯,但是,別讓華清池一處景點去戰斗,可以考慮推廣。郭元鵬
|
關鍵詞:垃圾,環保,兌換,礦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