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何時才能突圍十面“霾”伏
金秋時節,本該秋高氣爽的北方卻遭遇霧霾襲城。中央氣象臺29日發布霧霾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大部地區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4級,部分地區達5級,很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擴散。今年的霧霾天氣為什么出現得這么早?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北方“秋高氣爽”何時再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先后采訪了氣象、環保專家。(9月29日人民網)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童時代記憶中的空間都被車水馬龍的現代城市擠占了,曾經湛藍的天空不復存在,曾經清澈的河水逐漸消失,曾經茂密的森林蓋起高樓。在我國環境問題已經提了不是一年兩年了,我們也曾說要可持續發展,我們也提倡生態文明,我們還說過要與自然和平共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污染還是沒有改善,甚至愈來愈嚴重。 如今,我國北方每到初春的沙塵暴,每到冬季的“霧霾”,都如約而至。在十幾年前我們不知道沙塵還能成“暴”,在兩三年前我們不知道霧和霾的區別,在一年前我們不知道PM2.5代表什么,但今天的環境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科普課”。今年的霧霾氣在初秋的時候就開始籠罩了華北大部分地區,讓我們在捂住口鼻的同時,也在心中蒙上了對政府的一層陰影。 霧霾是天災還是人禍?政府部門在沉默,氣象部門在解釋,工業企業在推脫。對于今年的霧霾天氣提前,氣象部門及時的出來澄清,據說主要是自然天氣的問題,但為什么在幾年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天氣?每年的政府年終總結在提到環保時都是一片大好,都是在不斷在促進產業升級,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卻只有越來越嚴重的污染。我們不禁又要問政府部門的數據從何而來?到底是真實的反映實際情況,還是為了政績而胡編亂造? 霧霾何時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直是縈繞在我們心中的問題。霧霾天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損害。尤其是那些露天的普通勞動者,沒有其他的維持生活的來源,只有憑借辛勤勞動養家糊口,如果身體遭到損害無疑是失去了最大的生活資本。我們呼吁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切實的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盡快出臺操作性強,見效快的政策,不要再讓環境更加惡化,并逐步采取治理措施,恢復良好的自然環境。 對環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痛定思痛,堅決斬斷污染黑手。對環境污染我們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但實際行動卻一直很“曖昧”,沒有堅定的決心是無法根除污染的。然而,現實狀況已經不允許我們在有絲毫的猶豫,必須要果斷出擊采取措施。首先,端正政績觀,將綠色發展切實放在心中;其次,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政策,加大污染成本;再次,對無法涉污的企業和個人絕不留情,依法取締不達標的項目;最后,鼓勵全社會加強監督,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人人關注環保的良好社會氛圍。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關鍵時候,如果一再將環保停留在文件上,一再將成績體現在總結上,不采取實際行動,政府失去的不只是政績,更是人心。全社會都要積極行動起來,未雨綢繆是前提,落實行動是關鍵,真抓實干,共建后代健康生活的屏障,共創天藍水清的中國夢。
|
關鍵詞:污染,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