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陪餐制”依舊是人治思維
校長要在學校食堂與學生一起用餐,吃同樣飯菜。9月24日,陜西省銅川市教育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文,通知要求凡承擔學生供餐的學校,一律實行校領導陪餐制度。校長“陪餐制”將在該市承擔學生供餐的學校全面推行,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吃得更安全。(9月26日《華商報》) 把校長和學生的進餐安全“捆綁”在一起,學生吃啥,校長就吃啥,效果必然立竿見影,相信沒有誰敢拿校領導的生命健康安全開玩笑,那么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之類的安全事件也將不會重演。但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長效的監督機制,“陪餐制”能否形成常態、扛起保障學生就餐安全的重任,還是個未知數。 公眾最大的擔心是“陪餐制”會流于形式,或者一陣風過去不了了之。學生用餐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每個學校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對學校而言,只要學生不出事,就萬事大吉。可是,正是制度得不到落實、監管形同虛設,常常使安全底線都守不住,學生食物中毒事件頻見報端。那些變質發霉的原料、未經消毒的餐具等等,成了潛在殺手。因此,民眾擔心“陪餐制”流于形式并非杞人憂天。 “陪餐制”還有變味、走樣的風險。通知要求實行校領導陪餐制度,顯然“校領導”不僅僅指校長一人,校黨委書記、副校長、工會主席甚至校長助理都屬于校領導范疇。如果陪餐的不是校長,而是校長助理,“陪餐制”是否會打折?客觀講,指望校長一人陪餐也不切實際,時間和精力也不允許。這讓人想起“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制度,礦長不愿下井,就突擊提拔“礦長助理”、“值班礦長”代替自己下井,讓制度大打折扣。 說到底,校領導陪餐制度背后依然是人治思維,靠的是領導重視。人治縱然能解決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但難以常態化、制度化,終究是靠不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誰來監督實施“陪餐制”的校領導?如果校長弄虛作假,有誰能進行有效監督?學生吃大鍋飯,校長非要開小灶,誰敢說個不字?沒有充分有效的監督,“陪餐制”的初衷和善意難免被消解。 因此,讓學生吃到安全、健康、營養的飯菜絕不能只靠“陪餐制”,更應該嚴格落實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讓食品從采購、驗收、加工、儲存到最后擺上學生餐桌這一整個過程都有據可查、接受監督。同時,應該建立第三方監督制度,讓校內監督和校外監督結合。建立嚴格的懲戒機制,比如一把手負責制,讓失職失責者付出沉痛代價,相信沒有哪個校領導不重視自己的位子和官帽子。這應該比“陪餐制”更靠譜。 —陳廣江(山東德州) |
關鍵詞:校長,陪餐,學校食堂,用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