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空氣百姓買單”模糊了責任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姜克雋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伴隨城鎮化的生態治理中,中國民眾應該轉變意識,主動承擔環保責任,治理環境的成本需要公眾支付,“百姓要為呼吸新鮮空氣買單”。(25日《南方都市報》) 此言一出,立刻招致網友罵聲一片:“新鮮空氣”乃大自然所賜,百姓呼吸緣何還要付費?其實,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語境下,“百姓要為呼吸新鮮空氣買單”,確是實話實說。一來環境治理需要政府投入,而公共財政積累主要源自稅收,即納稅人的錢;二來提高能源價格勢必抬高企業經營成本,而企業將其轉嫁至商品價格,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自己買單。“實話實說”緣何不被民眾理解?從字面解讀,發改委官員的言論明顯有悖“解鈴還須系鈴人”的責任追究和“誰污染誰治理”的治污原則。這便是官員“百姓買單”論挨罵的原因。正如有網友質疑:糟糕的環境狀況是誰造成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又是經誰審批建設、由誰監督把關的?推動城鎮化建設為什么不能有效規避污染風險? 也許,“民眾也應轉變意識,主動承擔環保責任”才是這位發改委官員的言論本意。但“人人有責”并非一定要人人買單。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其惡果卻要民眾承擔豈不有悖常理。再說,由能源價格提高導致的企業成本增加,為什么不能在政府引導監管下,通過企業轉型升級、挖潛改造而“內部消化”?公眾究竟應在污染治理、環境保護中扮演何種角色、承擔怎樣的責任,是對過程的積極參與、勇于監督,還是對結果的無奈認可,付費買單? 誠然,從環境污染危及人類生存環境的角度考量,每個人都難置身事外。但突出強調“百姓為呼吸新鮮空氣買單”,卻模糊了政府及官員應該承擔的責任。對于環境保護,民眾應“從我做起”、勇于擔責,比如不吸煙、少開車等,但政府與企業更是責無旁貸。政府和官員在激發民眾對環保問題的警醒與參與的同時,應首先反思自己的責任。 -張玉勝 |
關鍵詞:新鮮空氣,百姓,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