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避暑山莊石鼓 有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組圖]
避暑山莊內乾隆年間復制的石鼓及石鼓文張帆攝
避暑山莊內乾隆年間復制的十面石鼓張帆攝 世界文化遺產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內,清乾隆帝根據“秦文石鼓”仿制的十面石鼓一直頗受中外游客青睞。中新網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避暑山莊石鼓雖然與原石鼓建制年代相差久遠,形制各具特色,但其內容是相符的。而石鼓之所以成為如此打動人們的“心鼓”,在于它上面有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 秦文石鼓,即鼓形雕石,共十鼓。石鼓文即在十塊鼓形石上用籀文(大篆)分刻著十首為一組的四言詩,其內容敘先秦貴族們的游獵情況。至唐代發現于陜西三畤原(今寶雞市鳳翔以南20多里的岐山北坡)的地方。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刻石文字,中國九大鎮國之寶其一,被譽為大秦帝國的“東方紅”。 據避暑山莊研究所文博研究館員張淑敏介紹,石鼓文的字體,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橫豎折筆之處,圓中寓方。但關于石鼓文的鐫刻年代,幾千年來學者諸說不一,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都贊同的確定的結論。 張淑敏表示,石鼓文是詩,是兩千六七百年前古人所寫所刻的詩。在文學方面,它的功績在于發掘出了十首完整的先秦紀事詩,它是《詩經》遺留到現在最原始的、未經刪改和潤色的寶貴材料,歷史上罕見,唯中國所僅有。在歷史方面,可補《史記》的闕疑,證史論不足。 據張淑敏介紹,原石鼓現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十只鼓上分刻著十首四言詩,原文應該共650字。由于年代久遠,風化嚴重,至清代乾隆年間,十只石鼓僅余310字。 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北京國子監得見秦文石鼓,擔心時間長了石鼓會被損壞,特別命人以原石鼓文的字體刻字,仿制兩套。乾隆“親定首章”并“截其長以補后數章之短”(把原石鼓僅存的310個字重新組合、重新編排成十首詩)。 據了解,仿制的兩套石鼓一套藏于北京國子監,一套藏于承德熱河文廟內。熱河文廟內石鼓后來被移至避暑山莊博物館至今。 與原石鼓相比,避暑山莊石鼓大小相同,高為五十五厘米,上下平面直徑為四十二厘米,中腰周長一百七十八厘米,詩文鐫刻于上頂平面,每石刻三十字左右,最多為三十七字,最少為二十六字,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列,均為六行,每行五字,每字三至四厘米。十鼓共有310字。除第五鼓為九句外,其它均為八句。 避暑山莊石鼓至今已有二百二十余個春秋。現在十鼓均保存完好,除第二鼓(乙)文字損壞較多以外,其它九鼓除個別字跡殘損外,整體章法齊正、平實,字跡清晰。 |
關鍵詞:避暑山莊,石鼓,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