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局長的“強村夢”
2 萬畝山場上念起生態致富經 “東西十里長,山場五里寬”是大戈廖村獨特地理面貌的寫照。該村有山場23000畝、原始次生林3000畝,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發展優勢,但由于長久缺乏有效管理,始終沒能好好開發利用。 廣闊的山場是村經濟發展的后勁。為有效利用山場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王清軍組織黨員干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周邊鄉鎮的開發管理經驗。在山場的治理開發中,他們采取統一規劃、多層投資、長期不變的方法,先將一部分荒山分包到戶,再拿出一部分荒山對外承包,這樣,村民的治山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偌大的山場要進行開發治理,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是一大項。”王清軍坦言。為此,他一方面積極申請國家相關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在外工作期間建立的各種關系渠道,多方爭取資金、技術幫扶。交通局幫扶修路、水務局援建水利設施、供電局解決用電、林業局提供果樹苗…… 沿著村后的一條水泥路,王清軍邊走邊說,山上修了這條路,村民從此告別了人扛馬馱,拖拉機可以直接開到地頭。在山頂上,王清軍指著半個籃球場大的蓄水池說,有了蓄水池,村民在自己的地頭上擰開龍頭就能接到水,山腰間還修建了雨水收集窖,大大方便了村民用水。據介紹,幾年間,大戈廖村共硬化山場道路20公里,新增變壓器3臺,架設高低壓線路4000米,建揚水站5座、蓄水池10個,防滲渠道1萬米,實現了路、水、電三上山。 不到8年時間,該村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高標準治理山場2萬畝,改造低產果樹10萬株,栽種板栗、核桃、柿子等果樹28萬株,人均擁有果樹460株。與此同時,他們還搶抓機遇,成立了富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戈廖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富山牌”農產品商標,為農產品的銷售增值鋪平道路。去年,僅果品一項該村人均年收入就有5200元,綜合人均年收入達7000多元。此前,省林業廳的專家前去評估,2萬畝山場市值近7000萬元,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成了大戈廖村興村致富的“綠色銀行”。 |
關鍵詞:基層好干部,退休局長,強村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