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國外怎么搞?
新加坡:仍在探索“第二把鑰匙” 新加坡的住房擁有率達到90%,因此為了應對日益老齡化的社會,新加坡政府也嘗試推出了一些反向抵押貸款(即“以房養老”)的政策,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獲得養老生活補貼的選擇。 具有官方背景的職總英康保險合作社,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為私人房地產業主提供反向抵押貸款計劃。從2006年3月開始,新加坡政府宣布將這一計劃擴大到覆蓋新加坡八成居民人口的政府組屋市場。70歲至90歲之間的政府組屋屋主,可以通過職總英康的反向抵押貸款套現,每月領取生活費,直至貸款期滿。貸款機構會在貸款期滿或屋主去世之后,把房子賣掉,以索回貸款額,或讓申請者的家人還清貸款來取回屋子。隨后,新加坡本地三大銀行之一的華僑銀行于2006年8月推出類似的反向抵押貸款計劃,但這一計劃只限于私宅地產。 不過,反向抵押貸款計劃并不如政府預期的那樣引起較大反響。新加坡本地媒體《亞洲新聞臺》2007年3月報道說,經過一年運行,職總英康的反向抵押貸款計劃僅有10例成功簽約,本地三家主要銀行也基于暗淡的市場反應,宣布放棄或推遲推出這一逆按揭產品。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研究院院長鄧永恒說,目前美國和韓國是在“以房養老”政策上成效相對顯著的國家。新加坡之所以在這一政策上首戰失利的原因在于,美國和韓國都是以政府出面擔保,屬于政府行為,而新加坡以保險公司、銀行機構主導“以房養老”,則屬于市場行為。反向按揭與一般按揭不同,不僅有金融貸款上的風險,還包括人的壽命、違約等方面的風險,比一般正向按揭的情況要復雜。如果讓私人金融機構主導,它們必然優先考慮保護自己的利益,開出一系列條款,反而降低了老年人對“以房養老”的熱度。 于是,新加坡政府陸續推出一系列通過住房套現的措施,為老年人解決“有房產,沒現金”的生活窘境。 新加坡政府允許老年人通過出租整套組屋或組屋的某間空房獲得一定收入。國家發展部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新加坡有25.4萬年滿55歲的組屋屋主,占屋主總數的30%,其中近八成已經付清組屋貸款。在這些老年人中,出租整套組屋或某間空房的人約占總數的十分之一。 2009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屋契回購計劃,即達到公積金最低存款提取年齡的老年人(現在為63歲),只要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000新元,并且名下沒有其他房產,他們就可以將所居住的二房或三房式組屋(相當于一居室或兩居室)最后剩余屋契,賣給國家發展部下屬法定機構建屋發展局套現,然后以30年租約繼續住在同一間組屋中。 時任國家發展部部長馬寶山說,建屋發展局為年輕夫婦提供組屋的購屋津貼,幫助他們獲得住房的“第一把鑰匙”;當他們年老時,政府再把“第二把鑰匙”交給他們,即各種從組屋套現的選擇,以確保他們在退休后仍有收入來源。 不過這一計劃仍然缺乏吸引力。根據國家發展部6月份在“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上公布的數據,屋契回購計劃自2009年推出至今只有474名申請者。新加坡輿論普遍認為這一計劃缺乏吸引力,是因為政府規定屋契套現的凈收益優先填補公積金賬戶,剩余部分才能以現金形式提出,實際上對一些年長有宅但缺少現金來源的年長者,并沒有起到較好的套現作用。 今年2月份,新加坡政府又開始正式實施樂齡安居花紅計劃。這一計劃鼓勵老年人賣掉現有大型組屋,搬到三房式或更小(相當于兩居室或更小)的組屋或小型公寓,以領取樂齡安居花紅,這一花紅最多也可達2萬新元。不過大屋換小屋所得收益也須有一定數額填補老人的公積金退休戶頭,剩余部分則可全數提取現金。 建屋局的數據顯示,迄今樂齡安居花紅計劃的申請者也只有23個,13個已獲得批準,反響同樣冷清。這一方面因為老年人一般不太愿意搬離已經非常熟悉的居住環境,遠離老鄰居、老朋友,另一方面也由于計劃的相關條例和手續過于復雜,參與者能拿到的現金不多。 |
關鍵詞: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