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將建三條特高壓輸電線路 形成“一站三通道”
9月,河北電力拉開秋檢大幕,數萬名電力工人對忙碌了一夏的電力設施進行“體檢”。 按照規劃,2015年前,河北將建成1000千伏蒙西(陜北)—石家莊—濰坊、張北—石家莊—武漢、錫盟—南京等特高壓線路(河北段)和1000千伏石家莊變電站,形成特高壓“一站三通道”。 這些特高壓線路大部分要從山中穿過。那么山里的線路到底是什么樣子?那里的電力工人又是如何干活兒的? 近日,記者走進河北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線路運檢三班。在這支9人組成的班組中,既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巡線工,也有即將退休的老電力人。但無論新老,每人每月近300里的山路卻是雷打不動。 其實,在河北境內,運檢三班只是近300名深山電力巡檢工的一個縮影。 鏡頭1 工人背十幾斤重的背包“巡山” 河北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線路運檢三班巡檢的塔位是運檢中心各班組中山區最多、海拔最高的班組。 其實,這個“兩最”班組中,還有“一最”——59歲的王占平,是目前河北年齡最大的一線電力巡線工。 “走到這,車就再也上不去了。” 13日10時,越野車在邯鄲市武安縣內的山路上“晃悠”半個小時之后,穩穩地停在太行山深處500千伏潞辛I線附近。 山上,一片郁郁蔥蔥,500千伏線路的鐵塔像巨人張開雙臂一般,手拉手,綿延千里。 山腳下,王占平給其他幾位工人分配好任務之后,背起十幾斤的軍綠色背包,徑直向山上走去。和普通人走山路不同,老王爬山還要時不時抬頭向上看看。 絕緣子有無損壞,防震錘是否脫落,線路有無斷股……老王的眼睛好比檢測儀,線纜上的一切盡收眼底。這不光是老王視力好,更是他十多年巡線積攢下的寶貴經驗。 2011年夏天,老王在巡線過程中,就發現一根500千伏線纜出現斷股。所謂斷股,就是擰到一塊的幾根電線,其中有幾根“折了”。老王趕忙向上報告,避免了有可能發生的事故。 鏡頭2 樹枝刺穿記者鞋底腳下滲出鮮血 雖然老王已年近六旬,但二十多歲的記者追趕起他來卻顯得有些吃力。“走山路跟人生一樣,你得踩實了才能走下一步。” 有時,山路上布滿了碎石,王占平每走幾步,就有石塊從山坡上滾落下來。而更多的時間,則是雜草叢生,讓人覺得無路可循。 每當走到雜草較多的地方,王占平總要掏出隨身攜帶的手鋸,砍斷身邊的雜草和樹枝。一方面,雜草和棗樹枝是巡線工們身上傷痕的“殺手”;其次,則是要給下次巡線開辟出條可以辨識的道路。 可即使如此,鋒利的樹枝依舊刺穿了記者的鞋底,腳下滲出鮮血。“就算是三伏天,我們也得穿著長袖,換上軍用膠鞋,不然身上就劃得不成樣了。”王占平說道。 對老王來說,爬山倒還承受得住,上塔的活兒,卻只能是年輕小伙子們的專利。 26歲的楊帥是三班公認手腳最靈活的,40多米的鐵塔,他1分鐘的工夫就沉穩利落地爬了上去。 當然,有時一失足,巡線工們也會受傷。“我這就是爬塔的時候被磕的。”巡線工池城撩起自己的褲腿,小腿上布滿了火柴長短的疤痕和淤青。 鏡頭3 在山里GPS不如紅箭頭 被山上的樹枝扎一下或石頭硌傷腳倒還是小事,巡線員們最怕的就是在山里迷了路。 曾經有一位巡線員,因為山中起了霧,迷失方向,竟然從河北走到了山西。 為了讓巡線員們及時掌握位置,每個人都配備了GPS定位儀。 “GPS能告訴你在哪,但是卻沒法給你指路。” 老王說,從1996年開始巡線至今,他在群山之中留下了數百個“紅箭頭”。“這些紅箭頭就像航標似的,為迷路的巡線員找到方向。” 運檢三班26歲的巡線工郝鐘玉說,上山的村口旁,山中的巨石上,處處都有老王的記號。每次巡線中,只要按著王師傅留下的記號走下去,就一定不會出錯。 鏡頭4 巡線一天累到無力脫鞋 三班需要巡1071基鐵塔,線路長四百多公里。每個月都要抽出近20天的時間巡線。每人每天至少巡線15里,步行2~3個小時,巡線工們晚上躺到床上休息時,往往累得連脫鞋的勁兒都沒了。 按照規劃,2015年前,河北還將建成1000千伏蒙西(陜北)—石家莊—濰坊、張北—石家莊—武漢、錫盟—南京等特高壓線路(河北段)和1000千伏石家莊變電站,形成特高壓“一站三通道”。 這些特高壓線路大部分還是要從山中穿過,會成為包括運檢三班在內全省近300名深山電力巡檢工的“新朋友”。“我相信這些小伙子們會做得更好。”王占平拿起望遠鏡,向遠處的群山望去…… -文/記者張明昊-攝/記者賀志泉 |
關鍵詞:特高壓,輸電線路,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