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人團圓 7成受訪者選擇“回家”過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天就是中秋節了,這個節日您怎么過?昨日記者通過街頭攔截的方式,對100名被調查者進行了采訪,結果68%的人選擇了“家”。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稱之為中秋節。中秋之夜,月光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被稱為“團圓節”。古往今來,八月十五都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到了現在,盡管工作方式和出行方式都有所轉變,但八月十五團圓的意味仍然沒有改變,“團聚”、“一家人”仍然是八月十五的關鍵詞。 在這次小調查中,記者選擇了各個年齡層次的100名路人進行調查。 其中選擇“呆在家里”的62名被調查者中,在家的理由主要有在家陪老人、在家陪家人、家里帶孩子、堵車、假日太短、休息、省錢。選擇“回老家”的6名被調查者,基本上都是回家看望老人。 今年32歲的劉鑫,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現在還是單身。在這次街頭隨機采訪中,他選擇了呆在家里。劉鑫說,他雖然和老人在一起居住,但平日里除了上班就是應酬,到了周末,還常常上午睡個懶覺,下午又要和女朋友約會。“實際上,和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時間并不多。尤其是參加工作以后,和父母的交流更少了。”他說,這個中秋節,他就想陪著父母一起,買菜、逛街、下棋、聊天。 “今年覺得父親一下子變老了!”48歲的張月蓮說。她的母親去年去世了,基本上就是父親一個人呆在農村,所以今年的中秋節,她和愛人商量好了,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過節去。她說,“現在條件好了,老家什么都不缺,雖然老人嘴上不說,但我覺得老人還是很孤單。”說到這里時,她眼圈都紅了。“三天都在老家,多陪陪老父親。” “不出去,兒子要回來了!”調查時,住在棉四今年65歲的劉阿姨說。劉阿姨的兒子在外地工作,前兩天打電話說,今年中秋節放假要回家過節,所以她放棄了原本打算和老姐妹出門旅游的計劃,等兒子回來一起過個團圓的中秋節。 實際上,在許多選擇“出門旅游”的被調查者中,也是和家人一起出行。用馬先生的話說,“一家人在一起,走到哪兒,哪兒就是家,走到哪里過中秋,都是團圓。’而因為工作關系必須堅守崗位的被調查者中,則有很多人表示,在節后休息的時候,會回家補個團圓中秋節。(記者張瑞謙實習生甄夢林劉宏馳制表/彭之城)
|
關鍵詞:中秋,調查,回家,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