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王李婚變”尺度在哪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王菲與李亞鵬離婚的消息,牢牢占據許多媒體和網站娛樂板塊頭條。一場因為“明星婚變”而起的新聞大戰,讓不少媒體、網站祭出“搶獨家”招數。據報道,王菲從首都機場回家途中,所乘車輛兩度被逼停,一家網站獲得了“王菲在車內流淚”的獨家新聞照片。(9月16日《人民日報》) 王李婚變,有人興致勃勃地搜索觀看,有人驚呼“再也不相信愛情”。在紛紛擾擾之中,作為圍觀者的媒體和公眾,在報道、消費娛樂新聞的同時,也應堅守尺度。 首先,媒體的職業道德需時刻謹記。作為知名度極高的公眾人物,王李婚變足以吸引眼球。但是,明星也是公民,其最基本的隱私權同樣受到法律保護。采取強制方式拍攝新聞圖片,顯然逾越了采訪權的合理邊界,不僅有違職業道德,也在事實上給他人造成了傷害。更何況,在“圍追堵截”者中,有的還不具備采訪權。而截停行為,本身也有觸犯“危險駕駛”的嫌疑。這種看似“敬業”實則丟分的報道方式,應引起媒體從業人員對新聞報道底線的反思。 其二,看待這種新聞,公眾也應客觀而理性。現代社會節奏快、誘惑多,離婚早已見怪不怪,娛樂圈的“愛恨情仇”更放大了婚戀自由的明星效應。“女神”王菲離婚,有網友哀嘆“再不相信愛情了”,這種想法幼稚而可笑。王菲也是女人,也要面對十月懷胎的辛苦,也不乏年華漸逝的焦慮,隔閡和爭吵也會趁虛而入,分道揚鑣便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 圍城內外,風景殊異,圍觀者有無窮的想象,當事人有難言的痛楚,與其把愛情的理想寄托在他人或明星身上,不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細心烹調屬于自己的小幸福。讓明星的分分合合影響我們的婚戀觀,實在沒有必要。 “王李婚變”的新聞,或許還會成為近段時間內喧囂不已的劇目,而媒體和公眾在這其中扮演何種角色,是檢驗媒體以及公民社會成熟度的度量衡。 |
關鍵詞:王菲,離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