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新政出臺 光伏冀企路在何方?不敢冒進發電
“本來早就說要出,一直拖到了8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其實,價格政策出得太晚,已經影響到了今年全國10個吉瓦建設量的完成———價格政策不出,企業都在觀望。現在政府層面已經將預期降到了8個吉瓦左右,(建設情況)好一點的話,會超過8吉瓦。” 孟憲淦所說的價格政策,就是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雖然為了促進光伏產業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從去年以來密集出臺了不少政策,但這個《通知》無疑是其中最重頭的一個,也是企業最翹首以盼的一個,因為其中涉及了最關鍵的問題———光伏發電如何定價,如何補貼。 早在今年3月,關于光伏定價的征求意見稿(《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見稿))就已經出臺,但其中過低的價格和補貼設定遭到來自企業的反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后,今年6月曾傳出消息,價格政策最快將于6月底出臺。然而在這之后,這條關鍵政策再次遭遇難產,在經過無數次“即將出臺”的“狼來了”后,終于在8月30日揭開神秘面紗。 在最終出臺的政策中規定,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根據光伏資源條件將采取三類標桿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和1元;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確定為0.42元/千瓦時。 相比3月份的征求意見稿,價格新政中,大型地面電站的上網電價最低一欄從每千瓦時0.75元提高到0.9元,分布式的補貼標準也從每千瓦時0.35元提高到了0.42元。二者都有了幅度不小的提升。 這種提高意味著什么? 英利集團分布式業務的一位負責人詳細解釋了這種提高對于企業的理論意義:“現在光伏企業在國內開發光伏發電的業務,一般就是這兩塊:建設大型的地面電站和小型的分部在屋頂和地面的分布式發電系統。電站的上網電價高了,分布式的補貼高了,就能刺激用戶的安裝熱情。”“以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分布式為例,只要是安裝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比如大家越來越熟悉的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每發一度電都能享受到四毛二的國家補貼。如果自己用,這些補貼就結算之后發給你。如果還有余電賣給電網,那么電網按照脫硫煤電價回收,每度電四毛五,再加上四毛二的國家補貼,一度電能收入八毛七。如果是企業安裝分布式之后自發自用就更劃算:企業用電目前是執行大工業電價,每度6毛多,加上四毛二的補貼,相當于一度電一塊多的收益。個人和企業的收益越多,就能在越短時間內收回成本,就會刺激人們的安裝熱情,同時也就能激勵光伏企業做這項業務的熱情。”“政府不但出錢來補貼,而且力度不小。”正是這一點使業界歡欣鼓舞,認為光伏企業終于吃到了發展光伏發電業務的“定心丸”。 8月底出臺的光伏發電價格新政,由于地面電站上網電價和分布式補貼標準雙雙高于預期,而被業界普遍視為送給光伏企業的一顆“定心丸”。然而,久候而來的價格新政真的能讓企業就此定下心來,全力放量嗎?在記者對市場的走訪中,多位業界人士給出了不同答案。(記者付薇) 放量之憂 晶澳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證實,自從價格新政出臺后的這十幾天,各大企業確實都結束觀望,開始積極推進此前儲備的光伏發電項目,包括地面電站和分布式。 這位負責人證實,晶澳已在我省邢臺市規劃了總體規模達300兆瓦的地面電站,今年開始建設。同時在外省也有正要開建和正在開展前期的地面電站項目。此外,分布式業務也正在與全省各地園區聯系,尋找投資企業以及適合安裝的屋頂。 他透露,從今年9月起的這4個月和明年一年,晶澳預計會持續有零點幾個吉瓦規模的光伏項目維持滾動開發。 但同時,這位負責人對于這種放量持謹慎態度,表示具體推進情況還需看項目當地政府的審批和企業自身對于市場的判斷,并不會像一些企業宣稱的那樣一下開發幾個吉瓦。“說今年明年投幾個吉瓦的那種,更可能是框架協議。”他說。 英利集團分布式項目負責人則明確表示,今年該集團分布式業務不會進入放量階段。雖然該集團在價格新政出臺后,已經組織了業務普及性質的分布式光伏講座并簽訂了一批經銷商,但認為普及分布式的政策條件尚不成熟,例如補貼如何發放到位的細則流程還未出臺,在此時就貿然啟動市場將面臨一定風險。 對于企業的種種顧慮,我省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解說得更加透徹:為了鼓勵更多的實際發電,國家發改委此次規定的補貼形式是按照實際發電量來補貼。但是這就面臨一個問題:既然是事后發放,那是按月發還是幾個月一次的發放?如果發放時間拖得過長,指望著這筆錢來周轉資金的光伏企業會很難受。 同時,這位人士透露,企業建設放量的更大瓶頸還是資金問題。由于光伏寒冬未過,行業利潤很薄,光伏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但是至今光伏業還位列商業銀行“黑名單”,額度尚未放開。如要大規模興建地面電站,“錢從哪來”是個問題。“這兩點是企業方面的普遍擔憂,所以即使價格新政會刺激一部分放量,但在這些配套政策出臺之前,估計不會有大的釋放,企業都會‘悠著點兒’。”他表示。 近期政府接連出臺光伏行業利好消息 其實,作為光伏企業,他們的關心還不限于此。 在采訪中,多位企業人士表示,推進光伏發電在國內的開展,還有很多實際問題待解,其中最關鍵的是電網建設問題。“在西部推廣業務,我最關心的就是電網。光伏項目建成后,發出的電能不能接入大電網,是不能成功消納送出。”一位企業人士直言。 相對于新能源發展的速度,我國電網建設速度相對滯后,其中有技術原因,資金原因,也有政策原因。 在技術方面,由于光伏發電存在“白天忙、晚上荒”的先天不足,這種間歇性運轉方式讓電網叫苦不迭,同時光電的不穩定性特點要求電網有很多技術措施與之相配套,需要電網方面更大的資金投入。 同時,大規模興建光伏電站,對于西部一些網架薄弱的線路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電網無法集中消納所發電力,青海部分地區的光伏電站出現被“棄光”的現象,電網公司明確告知光伏電站會限制發電,讓光電成為名符其實的“垃圾電”。 這成為準備大舉進入發電市場的光伏企業的最大擔心。 然而在采訪中,我省某市供電公司人士也透露了他們的苦衷。“我們也想把這個新業務做好,但是有時推進起來受到多方面的制約,會覺得力不從心。” 記者了解到,針對光電、風電這種具有隨機性和波動性特點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現有電網確實存在消納困難問題,要實現其大范圍消納和快速調度,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建設智能電網,但是建設智能電網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大量時間,這在現有政策環境下存在困難。 孟憲淦則透露,阻礙光電接入電網的另一個問題是利益問題。首先,要接納光伏電站,由于光電的不穩定和隨機性,電網勢必需要加大電網投資成本,比如設置能夠隨時啟動的備用電源,加大薄弱網點的電網建設等,然而隨著投資增加,收入卻會減少,“光電多發一度,電網就少賣一度”,這種“一增一減”勢必會影響電網方面的積極性。“其實,根子是在于,在現有政策法規的框架下,沒有支持光電的那一部分東西。”孟憲淦說,“比如分布式發電,按照現行的《電力法》,是不允許分布式這樣的分散發電進入電網的。按照這部法律,電網方面完全可以拒絕分布式發電并入電網,這反映出的是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法》修訂的滯后。” 電網瓶頸 河北光伏廠商元氣恢復 近日,我省晶澳、英利分別公布第二季度季報。財報顯示,企業的虧損額大幅減少、毛利率出現回升,省內光伏企業元氣大增。 據晶澳第二季度季報顯示,該公司營業收入為2.581億美元,凈虧損2160萬美元,而第一季度該公司凈虧損3325萬美元,虧損降幅達到35%。 |
關鍵詞:光伏企業,補貼新政,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