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孩子別拿親情做賭注
《現代金報》12日報道,沈陽的申女士家境殷實,她怕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寵壞了,就騙孩子說“不是親生的,你媽早死了”。此后女兒成績突飛猛進,驕嬌之氣消失殆盡,等女兒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她才告之實情。 當一個小女孩兒得知自己的媽媽是后媽時,她是會變得敏感脆弱還是獨立堅強?應該說兩種可能都存在。雖然申女士的另類教育方式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其中潛在風險卻不能忽略。如今申女士很為自己的“教育得當”自豪,但在筆者看來,她不過是個拿親情做賭注的賭徒,并且無論勝敗,都會付出犧牲天倫之樂的代價。 事實上,當初申女士之所以上演“親媽詐死”的戲碼,是因為孩子已顯示出驕嬌二氣,這說明她對孩子早期教育的失敗;拋棄“親媽”身份,則顯示出申女士教育手段的匱乏和對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于是才采取極端措施刺激孩子。 “親媽詐死”背后,站著個教育理念極功利的母親。她重視成功多過成長,在乎結果勝于過程,無視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和情感需要。試問,一個連“母親是誰”的知情權都被剝奪的孩子,她的成長能不缺失?-段思平 |
關鍵詞:親媽,詐死,親情,賭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