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公經費”下降成為明白賬
中央八項規定下發后,福建省及時出臺實施辦法,提出4大項22條具體規定。據不完全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全省共減少“三公經費”支出近5億元,下降24.73%。(9月12日《福建日報》) 近段時間,在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像福建這樣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壓縮“三公經費”取得成效的報道,公眾從中也看到了轉變作風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三公經費”下降固然可喜,但筆者認為,要想保持成效、取信于民,與全面徹底公開“三公經費”一樣,“三公經費”的下降也該是筆明白賬,既要讓公眾看得見,更要讓公眾看清楚。 其一,節省的“三公經費”到底是哪些、有多少?不能僅僅公布一個大數,還要有具體的“明細賬”,防止濫竽充數,什么都往里面裝。以節儉辦會為例,各地普遍把取消鋪地毯、架拱門、擺鮮花的費用視為“節省”。其實按照相關規定,這些錢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預算中,不存在節省下來的問題,充其量只是把原本的錯誤糾正了過來。所以說,只有將節省經費的項目公之于眾,才能擠掉數據中的水分。 其二,節省的“三公經費”用到了什么地方?這本不是個問題,因為中央一再強調,要將壓縮下來的“三公經費”投向民生。可現在公眾只能憑感覺、想像去評判壓縮下來的“三公經費”投向了何處,有時更會心生質疑。因此,各級各部門應當將節省下來的“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一五一十地公布出來,接受公眾監督。比如,有多少用在增加低保收入上,有哪些投入到保障房建設上,有幾許花在改善教育醫療條件上,等等。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已壓縮的“三公經費”再次回流。 其三,如何更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縮減“三公經費”是讓管理者向自身利益“開刀”,改革越深入阻力也越大。因此,面對已經取得的成效,公眾對壓縮“三公經費”工作的深入開展既產生了更高的期待,同時也難免心懷疑慮。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有必要采取措施讓“三公經費”預算更加公開、透明,把壓縮“三公經費”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向公眾說清楚,并給出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的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群眾看到堅決的態度,并更好地取得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同樣的支出,用于“三公經費”還是投向民生,其結果迥然不同。把政府花錢的權力關進籠子里,真正把“三公經費”降下來,關鍵還在于公眾監督的常態化和有效化。而這一切,首先要從公開透明即“讓‘三公經費’下降成為明白賬”做起。(徐娟) |
關鍵詞:三公經費,下降,明白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