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女兒為了母親堅強生存 最大愿望回學校上課
-這本書是超市促銷時媽媽買給玲玲的。 -望著路邊的風景,玲玲的眼神有些迷茫。 -每次透析,媽媽都要把玲玲從樓上抱下來。 -透析雖然很難受,但玲玲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玲玲的十字繡作品。 -為照顧玲玲方便,媽媽晚上就睡在沙發上。 -玲玲的夢想是再上一堂語文課。 出鏡人物 癱瘓9年的少女段雪玲和她的媽媽鄭保軍 采訪動機 17歲的段雪玲(小名玲玲)家住省城友誼北大街某單位宿舍,8歲時因先天性脊椎裂手術失敗,導致全身癱瘓,自此離開學校,那一年,她還差兩個月結束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同年,父親因病去世。9年來,母女倆相依為命。玲玲通過自學認識了好多字,她喜歡讀書,她有一個夢想,就是再回到學校上一堂語文課,和同學照一張合影。 玲玲雖然已經17歲了,但她的身體似乎在8歲癱瘓那年定了格,至今只有1.3米左右的身高,聲音也非常稚嫩。 玲玲家客廳門口有一張護理床,玲玲每天就躺在這張床上。護理床旁的硬板沙發上有件綠色軍大衣和一只枕頭,這便是57歲的媽媽鄭保軍晚上休息的地方。因為玲玲經常半夜發病,需要及時輸氧,媽媽寸步不離。 昨天,是玲玲去和平醫院透析的日子。清晨6時許,媽媽剛給玲玲穿好衣服,就急急忙忙收拾玲玲透析需要帶的東西。“藥帶了嗎?還有病歷本、錢、鋪蓋的東西、衛生紙、毛巾、塑料袋……”玲玲如數家珍般提醒著媽媽。她說:“媽媽很累,這幾年記性也不好了,自己多記一些事情,媽媽就少操點心。” 7時許,媽媽先將輪椅從二樓搬下去,返回來將玲玲從屋里抱到樓下輪椅上,然后再回家拿透析用的物品。“孩子身上插著兩根管,一根是透析管,一根是膀胱造肉管,怕碰,所以,再累我也不能背著,只能像抱嬰兒似的抱著。”說著話,媽媽推著玲玲往醫院走去。 步行大約40分鐘,母女兩人抵達醫院。 “透析很受罪,每次玲玲都會嘔吐、心率加快、血壓降低。所以我不敢離開。”媽媽說,她39歲時生下的玲玲,8歲時查出患先天性脊椎裂,手術失敗后導致全身癱瘓,后來又患上尿毒癥。鄭保軍只身帶著女兒到北京、濟南等各大醫院求醫,雖然醫治無果但她從未放棄過。至今,鄭保軍每天鉆研醫書,幾乎成了半個醫生。 每周三次透析,每次500元的花費,讓靠低保維生和老父親貼補的鄭保軍負債累累。但這位堅強的媽媽說:“玲玲特別懂事兒,她身體不好但特別堅強,她是我的支撐和驕傲。只要玲玲活一天,就要讓她快快樂樂的。” 昨日13時,透析結束,玲玲很疲倦,但微笑依然掛在臉上。對于她的堅強,媽媽給的獎勵是她愛吃的雞塊兒。“透析難受,實在受不了了中途停一停再繼續,我必須得配合,只有這樣我才有可能活下來,不會扔下媽媽一個人。”玲玲樂觀地說。 玲玲特別喜歡語文課,但她很清楚到學校上課只能是個夢想。她喜歡看魔幻、歷史類小說,因為沒有多余的錢買書,七本《哈里波特》被她翻了很多遍。前不久,超市促銷時媽媽給她買了本《漢武大帝》。 “小學同學六年級畢業的時候,同學邀我到校與他們拍畢業合影,可因為住院我錯過了。”玲玲說,這件事兒對她來說是個遺憾,如果有一天能夠再上一堂語文課、和同學們合一次影,她就知足了。(文/記者張寧寧實習生余筱 圖/記者李青)
|
關鍵詞:癱瘓,尿毒癥,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