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秋經濟:月餅DIY又在石家莊市時興起來
“這是自己打的月餅,嘗嘗怎么樣?”雖然離中秋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但是打月餅已經在市民中間悄然流行起來。品嘗之余,大家還要互相交流一下月餅的制作材料、口感等。 什么人打月餅?選擇打月餅的原因是什么?打月餅的生意怎么樣?打月餅多了,買月餅的人會少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對石家莊打月餅市場進行了調查走訪。 怪象: 月餅加工者不愿做宣傳因為多是無證經營 “千萬不要提我們,你這不是幫我們,是害我們啊!”采訪中,每當記者亮出身份后,月餅加工坊的老板均是這一反應。即使不亮身份,如果記者不加工月餅的話,他們也都表現警惕。“說實話,我們都是無證經營,一上報紙,顧客是多了,可是衛生防疫的也都會找上門來的。”王姐坦言,月餅加工時令性很強,也多是村里人經營。“經營一個月還得辦這證那證的,不夠麻煩的。這也是地點比較隱蔽的原因。” 記者發現,這些加工月餅的場所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臟”。場所比較簡陋,有的甚至露天生產。一家打月餅的居民樓內,月餅原料開著口隨意堆放在一旁,一些清洗原料的水反復使用,人員分工也不明確,老板用手收完錢直接活面,上完廁所、擰一把鼻涕后接著干活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加工好的月餅一般都放在一些使用過的飲料或方便面箱子里。“弄個包裝是要加錢的,一個獨立小包裝加5毛錢,一個小箱子加10塊錢,你愿意嗎?如果嫌不干凈可以自己帶包裝。”該老板說。“你們是不是應該弄個工作服,戴個帽子,干活之前必須洗手什么的?”對記者的建議,幾位加工月餅的老板均表示,“顧不上,再說了,即使不干凈,高溫加工后也沒什么事了。”而對于從業人員的健康證,幾家中無一人辦理。“我們的工作人員并不固定,辦個健康證得等幾天吧,一共就20多天的生意,誰去辦啊。”一位老板說道。 變化: 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加入打月餅一年比一年紅火 在一位朋友的帶領下,記者七拐八拐終于來到位于某城中村的王姐家,她做月餅加工已經有二十幾年了,在附近小有名氣。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城里人也都慕名而來。王姐告訴記者,她并不是常年加工月餅,“平時打打工,每年陰歷七月十五就開始做月餅,一直做到臨近中秋節。”隨著經濟條件好轉,王姐也曾想放棄打月餅,“太累了,每天從早忙到晚,其實也掙不了多少錢。”但是每年這個時候,在老主顧們的勸說下,她又忍不住做起來。 王姐的加工點就在樓下空地上,墻上寫著制作月餅所需要的材料數量,一旁是已經出爐的月餅裝滿了大箱小箱,周圍有七八人在忙著活面、調餡、手工制作月餅。王姐的主要工作是看烤箱和接電話,中間電話不斷,記者只能見縫插針地聊上兩句。這時,還有不少拎著面、油、雞蛋、餡料等原材料前來的人。“自帶原料一爐只收25元加工費。不帶原料,一爐48塊,110元。不過,只有五仁一種口味。”王姐介紹道。 記者注意到,前來打月餅的有不少是市里過來的。“別說20年前了,就是10年前,來打月餅的基本上都是附近村里的。近幾年來,城里人越來越多了。現在,城里人占了大多數。”王姐笑著說,城里人是她的大客戶。一般都要的多,同事朋友的最少也要個十爐八爐的。更讓王姐高興的是,除了城里人,她的月餅已經銷到了海外。“還有人專門跑過來給在國外的孩子、朋友郵寄的。” 生意越來越好,工作時間也在不斷地延長,“現在雇了有五六個人,每天從早上4點就開始忙,一直到晚上10點。”對于忙碌后面的利潤,王姐只笑稱“沒多少,就是個辛苦錢”。 疑問: 為什么選擇打月餅有人圖好吃有人圖實惠 打月餅放心、實惠是吸引許多市民的關鍵。“市場上的月餅動不動就十元一塊,太貴了,而且添加劑還特別多。自己準備原料,既放心,又省錢。”正在菜市場一家月餅加工坊自己動手制作月餅的鄭大媽說。在這家月餅加工坊,因為人手不夠,前來加工的市民都要自己動手幫忙。“米面油用的都是好的,一爐48塊月餅的原材料還不到100元,加上15元的手工費,也沒有多少錢。要去蛋糕房買不了幾塊,而這一爐都夠好幾家人吃的了。”鄭大媽笑道。“我剛打的月餅,嘗嘗味道怎么樣?”周女士告訴記者,一周以前,見市場上有打月餅的,她就讓人打了一爐。作為一家效益還不錯的企業的老板,周女士并不缺錢。“今年是第一次打月餅,往年都是買一些星級酒店的月餅。去年嘗了朋友自己打的月餅后,覺得太好吃了。所以,今年早早就打了一爐。”周女士說,打月餅讓她想起了兒時的記憶。“以前的月餅不像現在用機器做,而是用模具手工制作,做好的月餅包在模具里往往倒不出來,這時候只有用木錘在模具上敲打,月餅才會倒出來,所以叫打月餅。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節前,人們從家里準備好白面、花生、芝麻、油、糖等材料,排著隊去打月餅,因為當時家家戶戶都是用自己的材料去加工月餅,所以每家的口味都會不太一樣。每年的中秋節,對來串門的鄰居或者朋友,家里人都會讓他們品嘗自家打的月餅,還要互相交流一下月餅的制作材料、口感。自己打的月餅又讓我想起了兒時的記憶,吃多了那些所謂的高檔月餅,回過頭來再細品品,還是覺得傳統的那些自制月餅好吃。”周女士說。周女士說,除了自己吃,她還特意給朋友們打了一些。“用傳統的油紙包起來,一人兩包,挺實惠,也挺有意義的。” 影響: 打月餅多了買月餅的人會少嗎 “今年不買月餅了,我媽媽自己打了不少月餅。”往年經常組織大家網購特色月餅的小李說,吃來吃去,還是覺得自己打的月餅好吃。“現在打月餅的確實挺多的,我自己也選擇打月餅,但是對我們的月餅銷售并沒有什么影響。”一家蛋糕房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打月餅這個市場一直存在著,雖然有越來越紅火的勢頭,但對現有月餅市場并不會造成太大沖擊,“畢竟定位不同。蛋糕房及星級酒店主要以禮盒為主,散裝月餅銷售比例較少,禮盒多用于人情往來,打月餅則多是自已吃。”采訪中,一些蛋糕房銷售人員表示,打月餅一般要求量比較大,一般都是一爐(48塊左右),加上地點偏遠、衛生差,口味又多只有五仁的,所以,選擇散裝月餅自用的仍有不少。 而在業內人士來看,市場不規范是打月餅難成氣候的主要原因。“自己買的原料是放心了,但是加工場所的衛生情況,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都無從保證,無人監管。吃著又怎么能放心呢?”一位業內人士說。而一位朋友告訴記者,自從到打月餅的現場看過以后,她再也不吃打的月餅了。“太臟了!”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打月餅雖然時令性比較強,時間也較短,但如果做好了,利潤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一些食品加工業或單位食堂可以開發這方面的業務。”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加,一些食品加工業很可能會經歷從手工到機械再到手工的一個過程,現在不少城里人都愿意到農村購買新鮮的糧食,然后拿到磨坊看著磨成面粉、玉米面或面條,這樣吃著放心,口感也確實和機械加工的不一樣。 講述: 想打月餅不容易自備原料很麻煩地方還好不找 “去年我都是用的月餅作坊的原料,感覺都不太好,今年想完全自己準備原料,只是讓對方加工。但沒想到,遠比自己想像中復雜。”省會馬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早早就買好了核桃、花生、黑芝麻等原料,一見市場上有加工月餅的,她就帶著東西去了。“結果人家告訴我所有的原料都得炒熟,包括面。”馬女士于是又把東西拿回家后開炒。可是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有點生就是有點糊,最后,折騰了一圈還是用的人家的原料。記者采訪發現,因為比較麻煩,自備原料打月餅的人微乎其微。“所有的原料都要炒出香味來,這確實也是個技術活。”王姐說。 除了準備原料外,馬女士找地方也頗費一番周折。“小區附近菜市場就有一家,但是吃著一般,好不容易找著一家,一問人家今年不做了。打聽了好長時間才找到現在這一家。”馬女士說,雖說是自己打月餅,她還是想找個衛生、口感都各方面都比較好的。 |
關鍵詞:中秋經濟,打月餅,時興,石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