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云山六壯士:血灑沙場現革命老區英雄本色[圖]
沉寂近50年的英雄先烈 “掛云山六壯士的光榮事跡,比狼牙山五壯士還要早一年,但知道的人卻不多。”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余炳年,是宣傳掛云山戰役的早期人物之一。1986年,時任石家莊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辦公室主編的他,走到井陘時,偶然間聽到井陘三套集成辦公室的何忠郁正談著掛云山壯士的故事。據余炳年回憶,在三峪村采訪時,他到一戶人家了解情況,聽說這戶人家有人參與了那場戰斗這戶人家拿出一張烈士證,說犧牲的家人也是跳崖而亡,而烈士證上的名字并不在五壯士之列。于是,余炳年將這個情況向井陘宣傳部報告,后經多個部門多次核實調查,證實這位犧牲的同志確實在掛云山戰役中跳崖而亡,自此“掛云山六壯士”被確定下來。 “子彈像暴雨似的掉下來” 從石家莊出發,經鹿泉向西,走過幾十里蜿蜒的山路,就看到了因高聳入云而得名的掛云山。如今,在這個只有1200多人的小村子里,有一位88歲的老人,清瘦、步履蹣跚,但卻耳聰目明、聲音洪亮。他,就是康長玉,1941年掛云山戰役中幸存者之一。 康長玉雖然將近90高齡,但談起當年參加戰斗的情景,依然思路清晰。他清楚地記得,那場轟轟烈烈的戰役發生在1940年農歷八月初五,他剛滿15歲。“當時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進行‘圍剿’。我軍主力部隊向平山方向轉移,地方武裝井平獲游擊大隊三中隊負責牽制敵人。我當時參加了地方兒童團,也追隨游擊大隊上了掛云山。”康長玉回憶道,“我們部隊只有一挺輕機槍,剩下的全是步槍、套筒舊槍。當時,山腳下全是敵人,估計得有三四千人。”康長玉等兒童團和青抗先在李鴻山帶領下把守主峰西面,而呂秀蘭則帶領區基干隊和部分青抗先把守東面。 上午八九點鐘,敵軍開始發起總攻。“子彈就像下暴雨似的掉下來。”康長玉回憶說,不久,我方的子彈不多了,戰士們開始搬石頭向敵人扔。 巾幗不讓須眉自動請戰 “呂秀蘭是邯鄲大名人,15歲嫁到莊子頭村當童養媳。抗日戰爭爆發后,她和男民兵一起外出活動,后來成長為區武委會婦女部長。掛云山戰斗打響時,她才22歲。”康長玉介紹說,李鴻山犧牲后,呂秀蘭拿起李鴻山的駁殼槍,主動帶領大家繼續戰斗。隨著敵人兇猛的火力,我軍戰士一個又一個倒下去,最終全部犧牲。康長玉在突圍路上,趁敵人不備,藏到一棵大葡萄樹底下,幸免于難。敵人沖上山頂,包圍了來不及撤退的呂秀蘭和其他五位戰友。 敵人沖上去后,呂秀蘭不等敵人靠近就毫不猶豫地跳下了懸崖。“緊跟著,三堂子(康三堂)和李書祥也跳了下去。”康長玉揮舞著干枯的雙手說,不久,康二旦、劉貴子和康英英,分別從南面和西面跳下去,6人全部犧牲。 英烈故事,永遠在后人心里 從山腳登上幾十級臺階,就看到了“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石碑。三峪村村委會主任康樹成介紹說,1997年這里成為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又被定為“河北省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距此不遠處,就是埋葬20多位無名烈士的地方。如今,三峪村領導班子正準備在掛云山山腳下,建設一座烈士陵園,將所有烈士的墳冢聚集到一起。同時,一部以掛云山戰役為題材的40集電視劇已經鎖定導演和編劇,正在緊張籌劃著;7月17日,抗日題材電影《掛云山》也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批準,進入籌備階段。 |
關鍵詞:英雄,壯士,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