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住房渠道方能終結“扭曲購房觀”
近日,重慶晨報輿情調查中心聯合大渝網調研吧,對5917名重慶居民(80后占50%、90后占31%、70后占14%)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86%的人認為,時下年輕人購房觀扭曲現象普遍,其中56%的人說“非常普遍”。此外,民眾評出心目中三大扭曲購房觀:“以是否有房、房子大小等標準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居首,其次是“房子成婚姻重要基礎”。(8月26日《重慶晨報》) 在縫紉機、自行車、電視機等被當作結論必備“大件”的年代,房子并非沒被考慮在內,只是,那時尚無商品房一說,絕大多數人居住在單位的家屬院或職工宿舍內,彼此的居住條件都差不多,只要有個地方住,甚至是在幾代人居住的不大的房間里隔出那么一小間,便能湊合上幾年甚至十幾年。與其說是不在乎居住問題,倒不如說是即使在乎也無法改變現狀。 現在,年輕人結婚越來越重視房子問題,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房子已經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而與此同時,個人與單位之間工作之外的聯系越來越松散,住房問題自然不大可能再通過單位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對房子隱性的、被壓抑的需求,自然會成了顯性需求被釋放出來。 或者說,無論是女方還是丈母娘,對婚房的要求并非始于今日,而是從來就有,從未放棄。但能說這樣的要求有多么不合理嗎?能說有此要求的就缺少真愛嗎?能說有此要求就是在奉行拜金主義嗎?當然不能。因為,古往今來對“安居樂業”的向往,日常生活中對“衣食住行”的重視,居住條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父母出于對女兒未來生活保障的考慮,提出對住房的要求,也無可厚非。 年輕人中出現購房觀扭曲的現象,并不是因為年輕人的觀念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畢竟,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需要購買的商品多如牛毛,比如每天都要吃的饅頭或大米,怎么就沒有出現“買饅頭觀扭曲”或“買大米觀扭曲”呢? 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扭曲的觀念則是對扭曲的客觀事物的反映。年輕人中之所以出現購房觀的扭曲,是因為現實中與住房有關的一系列問題,都出現了扭曲。與收入相比畸高的房價,保障性住房惠及面太窄導致的除購買商品房外畸小的選擇余地,這一切都推動了年輕人購買觀的扭曲。當然,一些女性及“丈母娘”畸形的擇偶、擇婿觀念,也對這一扭曲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房子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志,并且成為婚戀的重要砝碼時,年輕人的創造力也就被限制住了。他們所要做的,不是趁著年輕為理想奮斗,而是趁著年輕為房子奮斗,一切以房子為中心,一切消費也都優先讓位于房子。一些人更是為房生、為房活,最后死在房子上。 讓扭曲的購房觀回歸正常,最關鍵的是要讓購房觀回歸正常,而讓購房觀回歸正常,就要讓購房不再成為獲得住房的主要途徑,或者說,要使人們包括年輕人的住房問題的解決途徑多樣化,使得房子在人們財產中的占比下降,使保障性住房惠及更多人群。如此,既可以使更多年輕人將精力投入追逐理想中,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這是個人之幸,亦是社會之幸。 |
關鍵詞:購房觀念,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