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闡釋學生在家上學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顯示,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叛逃”學校,選擇在家上學,這些在家上學的孩子主要處于小學階段,大多數家庭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多數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在家學習。(8月25日《北京晨報》) 1.8萬名中小學生“叛逃”學校,讓很多人再次找到了批評學校教育的機會、理由和依據,各種解讀、各種闡釋、各種評說,矛頭均對準了現行教育體制。對此,我倒有些不同的看法:當前學校教育確有不少問題,但1.8萬名中小學生選擇在家上學,這并不足以成為批評學校教育的論據,對1.8萬名學生在家上學實在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過度闡釋。 1.8萬名學生看上去很多,其實占比非常小。要知道,目前我國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約為2億人,1.8萬名學生所占比例只有0.009%,即每1萬個中小學生中,只有0.9個學生選擇在家上學。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屬于小概率偶然事件,既稱不上一種普遍現象,更稱不上一種潮流。 那么,美國有多少中小學生在家上學呢?數字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據報道,美國很多家長放棄公共教育福利,自己擔任教師或聘請專職老師在家教育孩子,美國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從2007年的150萬上升到2011年的200萬以上,約占中小學生總數的3%。如此多的學生“叛逃”學校,是否證明美國的學校教育很糟糕呢?顯然不是,實際上,美國的學校教育一直為國人所推崇。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抑或其他國家的一些學生在家上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理念多元化——對于怎樣教育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對孩子成長最有利,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想法和主張。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像“狼爸”、“虎媽”式教育讓很多人頂禮膜拜,也讓很多人不以為然一樣;就像有些家長反對學校補課,有些家長卻要求學校補課一樣。事實上,哪怕學校教育搞得再好,也只能遵循一種教育方式和理念,因此難免有人不認同這種方式和理念。在這個價值多元、選擇多元的時代,學校教育注定眾口難調,注定會讓一些家長不滿意,不滿意的家長讓孩子在家上學也就不足為奇。 家長當然可以不認同或者批評學校教育,但這并不等于學校教育就真的很糟糕,更不意味著批評者所主張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就天然正確。那些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家長,你的教育真的比學校教育更好嗎?真的更有利于孩子成長嗎?我看未必。需要提醒這些家長:學校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縱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通過長期教育實踐摸索、總結出來的,而你個人所秉持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不要想當然,更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試驗品”。何況,與學校教育相比,在家上學有著無法彌補的缺憾,比如孩子不能和其他同學交往、交流,體會不到友情,不知道什么是互相幫助,缺少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等。 當然,讓孩子在家上學,可以看作家長作為監護人的一種選擇權,所以我贊成一些網友的主張,應通過制度設計保證這些學生隨時可以回到學校上學,并保證他們參加中考、高考的權利。 |
關鍵詞:學生,在家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