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打包實施 資金打捆使用———在淶水南莊村
走進淶水縣南莊村,只見一些路段兩側新整修的圍墻剛抹了灰,還沒有粉刷美化,墻頭采用了翻磚造型設計,新穎別致。 南莊村有177戶、716人,年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是一個貧困村。全村3條主街和15條小街巷,兩側80%的墻體都是殘破的土坯墻。因此,該村在面貌改造提升中,清理殘垣斷壁就成為主要任務。 走在一條東西向主街道上,路面坑坑洼洼,到處都是雨后的積水。街道東部,十來名村民正在砌墻,不遠處,還有幾名村民在路邊挖溝。該村黨支部書記張鳳亭說:“眼下,村里正在整修街道兩側墻體和推進自來水入戶工程。” 在村委會,張鳳亭拿出面貌改造提升工程的明細表:清理垃圾、清理殘垣斷壁、自來水入戶、改造電力和通信設施、安裝路燈、硬化道路、美化墻體、綠化街道……每一項工程都是按照施工的先后順序排列,并標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考慮。為此,我們把所有工程打包,分步實施。”張鳳亭解釋,先清理殘垣斷壁可以為其他工程創造一個好的施工環境;道路硬化放在水、電、通信等工程之后,可以避免再挖道路…… “主街道墻體整修現已過半,8月底可完工;10月底前,全村街道環境基本整治完畢。”張鳳亭介紹。“要完成這么多工程,得需要多少錢?”“至少70萬。”“村里又沒啥集體收入,錢從哪兒來?”“大部分都有著落了。”張鳳亭拿出一個記事本:縣里撥付10萬元專項啟動資金,扶貧開發用于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5萬元,交通道路補助專項資金16.5萬元,村級一事一議獎補資金8萬多元,涿州市對口幫扶20多萬元……此外,自來水入戶、小街巷硬化、文化廣場建設、綠化等由哪些部門提供物料補貼,村民如何出工出勞等內容也都寫得非常清楚。 在南莊村的大街小巷,基本沒有發現堆放的垃圾,但在個別路段和宅院里,還存有大大小小的石堆。在一處剛砌好還沒抹灰的墻體前,我們見近三米高的墻體下面,約四分之一的墻體都是用這種石頭壘砌的。“新整修的墻體中的石頭都是就地取材,一部分來自原來的土坯墻基,一部分是村民蓋房、壘墻后剩下的石頭。全村墻體整修完后,不但可省去大筆的廢石清理費用,還能節約15萬元的材料成本費用。”張鳳亭說:“窮村得想‘窮’辦法,花錢就得多算計。”“項目打包實施,資金打捆使用,保證了各項工程有條不紊開展。”正在南莊村進行檢查督導的淶水縣農工委書記周峰介紹,為改造提升農村面貌,縣里設立了專項資金,整合了財政、交通、扶貧、林業、水利等部門資金,并從土地出讓金、各種財政規費和景區門票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統籌用于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并根據各村工程進度核撥資金和物料。 |
關鍵詞:淶水,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