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好干部:當家人“蔡老根兒”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石河鎮望峪村黨總支書記蔡德寬。 從山海關古城西行,由102國道迤邐北向,穿過兩邊繁茂的櫻桃園,燕山深處,石河岸邊,順著一條山溝東望,兩片漂亮的別墅式建筑群錯落有致地分列南北兩坡,猶如一只扇動著翅膀的巨大“彩蝶”———這就是山海關區石河鎮望峪村剛剛落成的新民居。 初秋天氣,暑熱漸消,坡底舊村里72歲的楊大娘收拾著舊家當,準備近兩天就搬進北坡的新居。“到了這把年紀,還能和鄉親們一道搬到干干凈凈的樓房里享清福,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啊。咱心里可給德寬他們記著功吶!” 說起蔡德寬,望峪村老少938口人,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感念在心。是他,力排眾議關閉石礦恢復生態搞山村旅游,把一個偏僻的小村建成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是他,帶領5村百姓興產業闖市場,幾年間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足千元增長到1.2萬元;是他,探索“產權明晰、職責明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管理規范”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新模式,讓散居在溝溝岔岔里的241戶村民即將搬進嶄新舒適、生態宜居的別墅式新民居…… 作為一名黨員,如果鄉親們還過著灰頭土臉的日子,一個人即使富到流油,也風光不到哪兒去。只有帶上大伙兒一塊兒過上好生活,心里才能平安、自在。 望峪村,得名于望峪山莊。望峪山莊在開發旅游之前,不過是燕山腳下、石河水庫邊角地帶一個叫“新建村”的籍籍無名的小村落,村民世代過著貧窮的日子。 上世紀90年代初,30多歲、血氣方剛的蔡德寬和兩名村民走出這座山村。幾年后,他有了一支30多人的建筑施工隊,在城里買了樓房,開上了轎車,成為山村人人羨慕的“首富”。1999年底,當時的新建村黨支部書記和一些村民找到蔡德寬,希望他回村帶領村民致富。 回去,一年就會白白損失十幾萬的收入;不回吧,對不起鄉親們那期盼的眼神。左思右想之后,蔡德寬覺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如果鄉親們過著灰頭土臉的日子,你一個人即使富到流油,也風光不到哪兒去;只有帶上大伙一塊兒過上好生活,心里才能平安、自在。 于是,他毅然解散了建筑隊,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小山村。2000年,村委會換屆改選,蔡德寬被村民一致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當年9月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經過幾年在外摸爬滾打的蔡德寬,重新打量著新建村:小村群山環抱,植被豐茂,又毗鄰風景秀麗的燕塞湖,發展鄉村旅游無疑是上佳之選;而與此相悖的是,村里開辦的一處采石場整天炮聲隆隆,嚇跑了鳥獸不說,青翠的山體也被挖得如同癬疥,不堪入目。 “用村里原本美好的環境和子孫后代的飯碗,換來一年區區3萬塊錢,不值!”蔡德寬與村干部商量后決定:關閉采石場和兩個小石材廠。隨后,他反復召開支委會、(下轉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村委會和村民大會,談旅游開發設想,講合力脫貧道理;多次奔走于區、鎮,與各級領導交流想法,爭取支持;自掏腰包赴山東、遼寧、江蘇、浙江等地考察取經。 第二年春天,在區、鎮幫助下,村里確定了“開發資源,引進聯合,規模種植,發展旅游”的新思路。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在村東開發山形秀美、林木蔥蘢的九紋山,修建了“九紋山觀光”、“南天門探險”兩條進山線路;在村北平整河灘,修橋鋪路,形成了以綠地、花園、觀景臺,小橋、流水、農家飯為主的“農家樂”;在村西建成板栗種植園和大櫻桃采摘園;村里建立垃圾定期清掃制度,設立20個封閉垃圾桶,消滅衛生死角,改造旱廁,修建沼氣池…… 2002年“五一”黃金周,四面八方的游客來到這個掛著“望峪山莊”牌匾的山村景區。“望峪”是什么意思?蔡德寬給出解釋:望,表示盼望、期望;峪,諧音富裕的“裕”。意思是,這里的鄉親們盼望過上富足、文明的小康生活。 當年,望峪山莊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村集體由過去的負債5萬元轉而收入60萬元,往年爛在山坡地頭的干鮮果品以及蘑菇、中草藥等土特產和自制工藝品,不出家門便賣上了好價錢。世居深山的新建村百姓,開始邁向期盼已久的富裕生活。蔡德寬也因此有了一個親切的綽號:蔡老根兒。 “成就一番事業,不能空懷雄心壯志,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只有不斷地學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才會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抓得更準。” 在石河鎮,新建村、外峪村、上溝村、下溝村和長橋店村由于同處深山區,同樣欠發達,人們習慣上統稱之為“北五村”。而地處最北端、也最不起眼的新建村因搞“農家樂”竟然脫穎而出,這讓其他各村羨慕不已,也讓他們納悶兒:這蔡老根兒哪兒來的這么大本領? 蔡德寬的回答是:“成就一番事業,不能空懷雄心壯志,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只有不斷地學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才會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抓得更準。” 在確定搞生態旅游之后,蔡德寬曾請教過一位旅游專家,人家告訴他:從概率講,一個人能將信息傳播給47個人,47個人中會有12個人來旅游。他記住了這一點,回來講給村民聽,并動員村民到城里去,把親戚、朋友請來,吃上一餐農家飯。他還帶著村里的老太太、小媳婦到北戴河、山海關等景點扭秧歌,打出“到望峪山莊旅游不要錢”的橫幅吸引游人。結果,沒花一分錢廣告費,僅靠人際傳播,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說關閉采礦場,搞生態旅游吧。你采礦破壞了環境不說,只能越采越少,受益的也就幾個人;搞生態旅游不光保護了環境,而且依托好的環境開飯店,開旅館,全村男女老少都有了營生。老蔡就是站得高,看得遠。”談起蔡德寬的思路,原下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現年51歲的望峪村村委會主任劉萬山打心眼里佩服。“望峪山莊”不僅成就了自身的火爆,也帶火了從山海關到山莊之間沿線各村的大櫻桃采摘游,形成了一條綿延幾公里的生態旅游長廊。 在村民們渴望發展的呼聲里,根據山海關區委、區政府“聯村共建、拆舊建新、產業同步、配套改革”的發展思路,2007年4月,北五村黨支部聯合組建成立望峪山莊黨總支,蔡德寬任黨總支書記;2011年11月,五個行政村經批準正式合并,更名為“望峪村”。 十多年一路走來,蔡德寬養成了一種習慣:抓空隙擠時間讀書、看報,研讀黨和政府各項重大決策;外出考察、學習,不忘向專家、學者請教;具體實踐中以自己的理解予以靈活應用。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班子成員切磋、交流,進而形成了望峪村黨員干部的定期學習制度。“這樣做,既豐富、武裝了自己的頭腦,也利于班子成員在更高的層次上形成共識。”蔡德寬說。 在規劃望峪村發展藍圖問題上,蔡德寬就明確提出,要把編制高水平規劃作為開發建設的龍頭和基礎。為此,他們邀請各層級領導、各方專家及相關部門一道勘查選址,經過6次不同層次的研討、論證,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礎上,確定由具有甲A級設計資質的河北農大城鄉建設學院編制完成了《北五村綜合發展規劃》和《鄉村旅游發展體系規劃》,明確了打造“民俗生態區、山水景觀區、農業體驗區和新村住宅區”四位一體的主框架,既融入了科技創新元素,又體現田園生活情趣,使得該規劃方案榮獲全省農村新民居示范村規劃一等獎,為望峪村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山村風情小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你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只有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村民辦事,基層黨組織才有戰斗力和號召力。” “原來村民們叫我‘蔡老根兒’,如今也有人稱呼我‘蔡老摳兒’。”在望峪村“新民居建設展室”里,蔡德寬一邊向筆者解說一項項制度建設情況,一邊感慨:“在一部分人看來,我過于精打細算,不近人情;而在大多數村民看來,我堅持原則,不謀個人和小集團利益,不拿村民的整體利益做各種交換。” 村民們記得:當初是蔡德寬將自己城里的房產做抵押,貸款35萬元,新建村才建成了308畝“大板栗種植園”和50畝“大櫻桃采摘園”。 村民們記得: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山村通訊落后的面貌,蔡德寬不顧家人的不解,把移動基站建在自家的承包田里,為游客的到來提供良好的通訊條件。 村民們清楚:回村十幾年來,蔡德寬開著自家車為村里不停奔忙,對外聯絡,從未在村集體報銷過一次燃油費和通訊費…… “瓜田李下,尤其需要自守分際。你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只有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村民辦事,基層黨組織才有戰斗力和號召力。”蔡德寬說。 望峪村新民居建設之初,蔡德寬的兩位近親屬幾次登門希望能簽下施工單子,分一杯羹。但他堅持利益回避,終致兩家親戚與他反目。這件事情讓蔡德寬和村兩委成員更加清楚地看到:嚴守公私分際,是新民居建設成敗的關鍵。 為此,村里成立了由51名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民主決策機構,凡新民居建設中地上附著物清償、占地補償、工程委托施工、建設資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項,都提交該機構集體討論決定。他們還請山海關區紀檢、檢察機關介入,在工程建設指揮部成立了“新民居工程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站”。“在望峪村,我可以監督別人,但誰來有效監督我?完全靠自律,不行。”蔡德寬說,說到底,兩個機構都是針對他自己設立的。這種雙重監督既能給百姓一個明白,也能確保自己一個清白。 望峪山莊廣場上有一座“清風文化園”,處于核心位置的“清風亭”內,懸掛著一口鑄有8個篆體“廉”字的大鐘。“清風亭”的兩側分別坐落著海瑞、于謙、戚繼光、焦裕祿、孔繁森等古今清廉人物的漢白玉塑像。正面一本攤開的黑色大理石“書本”上,毛澤東手寫體的“兩個務必”熠熠閃光。這時刻提醒蔡德寬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們:越是事業紅火之際,越需要自警:舉事“潔”為首,動念“廉”當先。 |
關鍵詞:基層好干部,秦皇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