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萬里歷久彌香 河北梆子《寶蓮燈》巡演啟示
抓緊人才培養,與更多觀眾結緣 在省梆子劇院內部,大家給此次巡演的《寶蓮燈》加了個可愛的注解———青春版。顧名思義,此次演出班底以二十多歲的青年演員為主,青春朝氣,活力十足。 在戲曲界面臨人才斷檔困境的大環境里,省梆子劇院能夠擁有眾多青年骨干,實屬難得。王曉英介紹說,這得益于劇院在十幾年前開展的人才培養計劃。2000年6月,為了讓河北梆子后繼有人,省梆子劇院與省藝校(今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聯合建立了河北梆子少兒培訓基地,在專業老師的指導熏陶下,一批戲曲藝術的好苗子茁壯成長起來。“2006年,我們爭取了40個編制,把這批孩子留住了,現在他們都成了劇院的中堅力量。”“作為我省代表性劇種,河北梆子的傳承離不開后續人才的支撐,這也是巡演中我們大膽啟用新人的初衷。”李平芳表示,為了培養年輕演員,劇院許多離退休的名家和一級演員甘當綠葉,鼎力相助。“巡演開始前,我們專門請了齊花坦、田春鳥等16位《寶蓮燈》的老藝術家班底對青年演員進行指導。從這些不計名利、傾囊相授的老藝術家身上,年輕一代不僅學了戲,更學會了如何做人。” 19歲的張警月也在劇中扮演圣母,她11歲進入少兒培訓基地,如今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優秀演員。“在這里,有一種踏踏實實演戲的好氛圍,這是我們最看重的。” 王曉英表示,如今戲曲界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許多優秀演員都選擇到北京、天津等地發展。“如何留住人才,為河北梆子發展補充后續力量?我們也一直在摸索中。省梆子劇院的待遇、條件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我們會盡可能地為年輕人搭建一個平臺,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在創排劇目時,我們會根據演員的自身特色,為他們量身打造合適的文戲、武戲,以便發掘潛力,展現他們各自的特長。” 除了保證人才不斷檔,主動開拓市場、培育觀眾群體對戲曲發展來說同樣不可或缺。“此次全國巡演,我們在這些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王曉英說,“在觀眾群體的培育中,年輕人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他們現在接觸到的文娛活動多種多樣,如果我們再不主動出擊,傳統戲曲市場無疑將進一步萎縮。為此,巡演除了在大劇院演出外,還多次走進大學校園進行公益演出,讓更多年輕人近距離體味河北梆子的魅力,取得了很好的推介效果。” 李平芳介紹說,在蘭州農業大學演出時,能容納1500多人的禮堂內,竟擠進了2000余人,連坐席兩側都站滿了前來觀看的師生。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唱腔和精彩絕倫的武打場面徹底點燃了現場師生的熱情,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竟響起了100余次掌聲。演出結束后,大學生們競相上臺與演員互動,讓演員在自己的衣服上簽名,場面十分火爆。 精彩的演出不僅打動了大學生們,也培養了不少小觀眾。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演出時正值“六一”,現場來了許多帶孩子的教職工家屬。剛開始,學院教務處的孫老師擔心孩子們沒聽過戲,怕哭鬧起來影響演出,誰知演出一開場,五彩的燈光和夢幻的布景立刻吸引住了孩子們的視線。到武戲部分,小朋友們更是瞪大了雙眼,恨不得跑到臺上幫沉香的忙。家長們紛紛表示,好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看戲,沒想到《寶蓮燈》在孩子們心里竟然完全沒有距離感。小學五年級學生張重喆認真地說:“這是我兒童節收到的最好禮物!”“年輕人甚至孩子們并不是不喜歡戲曲,而是缺少看戲的機會和氛圍。”談及進校園演出,李平芳感觸頗深,“這次巡演中,每到一個地方我們都會到當地的高校進行演出,學生們對《寶蓮燈》表現出了追星般的熱情。” 王曉英表示,優秀保留劇目只有在不斷演出中才能體現自身的藝術價值,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打磨、提高。“巡演的成功舉辦也堅定了我們開拓市場、培養觀眾的信心。我們排演的藝術作品有沒有創新?吸引力夠不夠?能不能扣住年輕人的脈搏?能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些問題都將在市場和觀眾的不斷檢驗中找到答案。” |
關鍵詞:河北梆子,寶蓮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