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擄日勞工索賠事件引反響 幸存者贊媒體正義
日前,中國擄日勞工索賠事件經中新社報道后引起社會關注。94歲的唐山籍幸存勞工闞順21日致信中新社記者,稱:“也許我不能親眼看到日本方面謝罪賠償了,雖然遺憾,但我堅信在后生們的不懈堅持努力下,這一天終究會到來”。 此前,就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對日訴訟索賠工作的進展,中新社先后播發了《中國被擄勞工在京集會,通過對日本政府的敦促書》和《116位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獲募款,堅持日方謝罪賠償》兩篇通稿,被菲律賓《商報》、泰國《亞洲日報》、泰國《中華日報》等7家境外媒體轉載,被67家境內網絡媒體轉載。 21日,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三菱分會致信中新社河北分社,表示,兩篇報道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向全國乃至世界傳遞了中國受害者對日索賠的正當訴求的呼聲和決心。 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副會長張山說,由于歷史原因,多年來中國二戰擄日勞工這一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很少被人知道,希望媒體本著對歷史及受害者負責任的精神,繼續和我們-道挖掘這段被塵封了數十年的歷史,向世人揭示和回顧史實真相。 闞順在河北唐山的家中回憶說,他于1944年被強制到擄往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從事重體力勞動,很多同伴被迫害致死,也給他留下了一生的病痛和心靈創傷。 張山說,回顧近二十年來走過來的對日訴訟索賠的艱辛之路,心情十分沉重,日本政府右傾化使本來就困難重重的工作雪上加霜。他希望所有受害者能團結起來,克服一切困難,把斗爭進行到底,并呼吁和請求中國政府及法律界給予支持。 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河北三菱分會代理人、原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外交官朱春立此前說,中國勞工在日本打官司已經十幾年了,日本已經承認加害事實,但還是以《中日友好條約》中國放棄賠償為由,判中國受害者敗訴。今后,受害者團體應取得共識,共同開展工作,對日訴訟工作將是漫長而艱辛的。 二戰中,被擄日的中國勞工達38935人。在日本企業從事礦山開采、土石開采、港口搬運等重體力活,在日期間,死亡6830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擄日勞工幸存者和家屬開始了對日訴訟索賠工作,最終以“訴訟時效”已過和“國家無答責”為由,被日本最高法院駁回了訴訟請求。(完) |
關鍵詞:勞工,擄日,索賠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