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有毒無毒難辨認 路邊野菇不要采[圖]
豐寧村民剛剛采回來可食用的野生松蘑,她們說林子里認不清的蘑菇是不敢采的。田瑞夫 攝 蘑菇因其營養豐富,成為不少人餐桌上的大愛。特別是夏秋季多雨季節,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長旺季。不少人認為,野生蘑菇不僅新鮮,而且營養更加豐富。殊不知,有些看起來新鮮靚麗的野生蘑菇很可能成為致命的毒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近幾年監測數據顯示:我省八、九月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提醒公眾謹防毒蘑菇中毒。 自采野生蘑菇撂倒不少人 今年7月,保定曲陽縣一家4口人因吃了自采的野生蘑菇之后出現了中毒癥狀,在當地醫院就醫未見好轉,之后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就醫。當時患者出現肚子疼、惡心、嘔吐并出現黃疸,醫生給患者用了解毒藥物,因其肝臟受損又用了保肝的藥物,并做了血漿置換等一系列治療,經過一周的住院治療,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也是在7月,涉縣5歲女童小雨(化名)在省兒童醫院不治身亡。原來,母女倆用從山上采來的野蘑菇做了一鍋鮮湯,食用之后開始上吐下瀉,打針、輸液不斷。母女倆先從涉縣的醫院輾轉到邯鄲市一家醫院,再到省兒童醫院、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經過搶救,母親脫離危險,而小雨的生命卻畫上了休止符。 近日,省衛生廳發布健康通告,提醒公眾謹防“毒蘑菇中毒”。通告指出,近日,滄州、邯鄲兩地連續發生農村居民自采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造成9人中毒,1人死亡。 “我國每年都會發生因采食野生蘑菇造成的中毒甚至死亡案例,尤以6至10月為高發期,它已成為對我國居民威脅最大的食源性疾病之一。”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朱小波告訴記者,來自食源性疾病爆發報告系統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共發生毒蘑菇中毒201起,導致76人死亡,占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數的60.8%。今年1月-6月共報告毒蘑菇中毒35起,213人患病,死亡18人,大部分由家庭誤食引起。近期,云南省玉溪市又接連發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件,已陸續有數十人中毒,多人死亡。 中毒癥狀有6個類型 “野生蘑菇有的毒性很大,患者中毒后病情進展得比較快,有的患者從中毒到肝衰竭也就是幾天的時間。”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高恒波對記者說,患者中毒后治療開始的越早越好,因為治療就是與病魔賽跑,但是有些患者在出現腹疼腹瀉癥狀之后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等出現出血等更加嚴重的癥狀之后才去就醫,這無疑延誤了病情,給治療增加了難度。因此,提醒患者,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即就醫。 “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短,常在10分鐘至24小時之內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昏、惡心、嘔吐、腹疼腹瀉、流涎流淚、煩躁不安、幻覺等不同類型的損害癥狀,危害嚴重,病死率高。”朱小波介紹,毒蘑菇中毒的類型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這里可按中毒的癥狀分為胃腸類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等6個類型。 胃腸炎型:這是最常見的中毒類型。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鐘~6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急性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或伴有頭昏、頭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復較快,預后較好,死亡者很少。但嚴重者會出現吐血、脫水、電解質紊亂、昏迷,以及急性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經精神型:引起這類型反應的毒素有多種,有些毒素可引起類似吸毒的致幻作用。此類癥狀可在發病過程中交替出現,或僅有部分反應,有的病人還可伴有胃腸炎癥狀。如含毒蠅堿的蘑菇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鐘至6小時內發病(多在30分鐘內發病)。 溶血型:含這類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潛伏期比較長,一般在食后6~12小時發病。除了有惡心嘔吐、腹痛或頭痛、煩躁不安等病癥外,可在一、兩天內由于毒素大量破壞紅血球而迅速出現溶血癥狀。嚴重者可能因肝臟、腎臟嚴重受損及心力衰竭而導致死亡。 肝臟損害型: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類型,白毒傘中毒就屬于這一類型。一個約50克的白毒傘菌體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2000年廣州市發生的白毒傘中毒事件中,平均每個患者食用了近250克,已大大超過一般的致死量)。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為主,瞳孔稍散大,但無昏迷,無副交感神經興奮樣癥狀,也無黃疸、肝大,肝功能檢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發時有嘔吐或腹痛,頭暈或全身酸痛、發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詳,潛伏期20分鐘至1小時,最長達24小時,此型死亡率高,應注意早期治療。 光過敏性皮炎型:當毒素經過消化道被吸收,進入體內后可使人體細胞對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現皮炎,如紅腫、火烤樣發燒及針刺般疼痛。潛伏期較長,一般在食后1-2天發病。另外,有的病人還出現輕度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病癥。 有毒無毒難辨認 在采訪中,省會一些市民表示對于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有經驗,有些人表示,顏色鮮艷好看的蘑菇就是有毒的。還有市民表示,大蒜能辨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做蘑菇的時候可以放大蒜,煮熟后,如果蒜是白白的、干凈的,說明沒有毒。如果蒜變成黑色的,就說明有毒,不能吃要倒掉的。 “各種‘經驗’和‘土法’都不可靠。”朱小波表示,在我國,有毒蘑菇約10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10余種。野生蘑菇常與食用菇混生,形態特征差異很小,唯一準確可靠的方法,就是專業人員根據蘑菇形態特征的分類進行鑒定,有時甚至需要借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普通市民一般難以辨認。 “毒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在我省多為散發,并呈現家庭聚集性,多數是因為缺乏經驗,誤采、誤食而引起中毒。”朱小波說。 朱小波提醒大家,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購食用菌必須到正規市場;一旦出現中毒癥狀,應當盡快催吐,同時盡快送到醫院治療;患者如能攜帶吃剩的蘑菇,可以輔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
關鍵詞:蘑菇,中毒,辨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