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關閉博客的文化思考
近日,作家梁曉聲出席在哈爾濱舉行的出版界、圖書館界全民閱讀年會,發表主旨為“閱讀的好處”的講演時說道,“我曾對網絡產生的正能量寄予很大期望,但現在出現的一些污言穢語和我的想象很不同,我在博客上發表了告別聲明并把它關掉。” 梁曉聲為什么突然要關掉自己的博客?梁曉聲說,“雖然我讀了很多書,不斷學習,但有些事還是想不明白。我博客上純正的散文怎么會招來謾罵,我也沒有招惹他們,這樣的博客不開了。”對這種謾罵,梁曉聲說他自己本可以寫尖銳的文章予以回應,但讀書可以使人斯文,讀書人更要為社會做示范,不用污言穢語也可以表達觀點、講道理。 梁曉聲說,與國內網絡上的謾罵不同,國外網上的交鋒多是理性表達,大致形式為:尊敬的某某先生,看到你的帖子我有不同的意見,并列出一二三進行辯論。梁曉聲說:“我們五四時期論戰那么多,幾乎都是這樣的行文,這樣也能把事情講清楚,也能擺出道理,為什么一定要用污言穢語來表達呢?”“我看到十有八九上網的人神情緊張,而且更多的時候在看八卦。”因此,他主張人們要用更多時間閱讀,讀書使人沉靜,使人聯想,從而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讀書人的多少是社會文明的標志。 梁曉聲關閉博客,至少給予了我們一些警示和思考。梁曉聲用自己的理性行為,向充滿污言穢語和“戾氣”的網絡文化環境說“不”,表達自己的厭惡和斥責;他的理想的網絡文化環境,盡管充滿辯論和批評,但卻是理性的、文明的、健康的;“上網的人”時間和精力不要浪費在“看八卦”上,而用污言穢語謾罵更被人不齒;面對蕪雜、浮躁、喧囂的網絡環境,作為個體的博客自我主體,需要沉靜、理性和節制,為社會創造良好的文明的博客環境,社會需要沉靜,個人也需要沉靜。 我看過梁曉聲的一些博客,他關心孩子的成長、關心中國女性、關心中國軍人,進行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關注中國人焦慮的心態,這些內容和他所寫的文學作品一樣,無不體現了他作為一個作家的人文意識、平民本色、悲憫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而今,梁曉聲要關閉自己的博客,那么以后,他的這些社會觀照和評價,為社會底層、為平民百姓發出的聲音,是不是僅僅通過文學作品的寫作這種單一的途徑呢?在當下這個科技發達的“快”時代,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博客這個傳播迅速、互動頻繁的技術媒介,關注社會、跟蹤時代、撻伐時弊,為百姓的呼聲代言,為社會的正能量鼓與呼,這實在令人遺憾。 不能否認,透過梁曉聲關閉博客這個事件,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博客傳播中的非理性、非文明的一面。的確,這些年來,博客文化可說是伴隨著諸多問題和矛盾發展的,甚至在涉及文化事件、文娛事件和道德事件中,博客曾一度成為污言穢語集中爆炸的“發泄地”。而今,我們卻仍然陷于這種沒有理智控制、沒有道德責任約束的博客表達的“泥淖”中。這是梁曉聲困惑的地方,也是他關掉博客的原因,反映了梁曉聲對博客從認同到困惑、失望乃至拒絕的心理情感的認知過程。梁曉聲關閉博客,這是回歸理性的冷靜思考,他在暴力話語面前的“獨善其身”和內省覺悟,做到了自我節制和道德約束,是自我的文化尊嚴和人格尊嚴精神的表達,但網絡上、博客中的那些非理性、盲目性和粗鄙性的聲音,是否就會因此能夠改變多少呢? 我們應該意識到,梁曉聲關掉博客,卻未必同時表示著我們社會的文化心理開始趨向理性復蘇,并重返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的發展路途。因此,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梁曉聲關閉博客這個事件,我們應該懂得:網絡文化環境最后的仲裁者,是社會的是非情感和正義感。我們要為自己的網絡秩序創造一種理想的環境,這種網絡秩序不應夸大人性中的某些方面而犧牲另一些方面的發展,它應該是有利于發展我們所有的高尚的情操,而不是侵損了人性中精神和美學的方面。 |
關鍵詞:博客,關閉,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