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和商販,“冤家”也能成朋友?
河南許昌,一個經濟發展水平算不上發達的中部小城市,一場悄悄的、帶有顛覆意義的變革正在城管系統內發生。這場變革,遠遠早于“瓜農與城管”故事的發生,也早于此前廣受輿論詬病的“以罰款養城管”的“先進經驗”的出現。這場變革,讓城管與商販這對“冤家”變成了朋友。(8月14日《中國青年報》) 近些年來,不,準確地說是從有了城管以來,在城里生活過的人,對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城管來了,小販如鼠竄,跑得慢的被逮個正著,有關物什收了一車揚長而去,小販在傷心哭泣……許昌也曾經歷過這種“貓捉鼠”的游戲,只是許昌城管有變革的意愿和具體實踐,才讓“冤家”變成了朋友。 說到許昌城管與商販由“冤家”變成朋友,也并不是太復雜太高深的內容,不過是在10多年前實行了一個頗具前瞻性舉措,啟用了一支由年輕女子組成的城管隊伍———城管監察支隊女子大隊,讓這支女性隊伍代替男性隊伍開展一線執法。而這只是個變革要素之一,最根本的變革,是大膽地將“城市管理”放在“服務商戶”之后,推出了“服務管理、文明執法”新理念,并且是實實在在地在城管執法實踐中執行了開來。 在此,我們不妨列舉下其中的一個事例。魏青(女城管)看到一隨地設點的賣瓜男孩,先后幾次與他聊天,勸他配合一下自己工作,挪挪地兒。男孩告訴魏青,自己是個孤兒,父母親戚都沒了……幾次“苦情話”聽下來,魏青找了隊里的領導,請領導安排男孩上個學,最好能免學費。在城管支隊領導的協調下,男孩順利進入一學校就讀。從這一個事例中,不難看出許昌城管的人性化柔情。在城管打小販、小販打城管現象層出不窮的背景下,許昌城管的這種執法模式,就顯得彌足珍貴。 其實,城管與商販之間,原本就不應當成為“冤家”,更應該成為朋友。在有些城管的想法里,城管與小販之間,總難找到契合點、形成默契地和諧共處,相反,總是針尖對麥芒,甚至成為如水火般互不相容的“死冤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理念上出了問題,以為我是管理者,商販是被管理者,你違反了我的“條條框框”,我就“管你沒商量”,至于被管理者的感受和帶來的后果,則極少考慮。 城市,簡言之,就是用城圍起來的市場,沒有市場的城市,肯定是一座死城。同樣,如果一個城市只有大商場,沒有小商小販,市民的生活就極其不方便了,也就算不得是一個活躍的城市。既然城市與市民離不了小商小販,城市管理者就應當善待他們,為他們當好服務員,做一回朋友,兩方面真正和平共處。如果一個城市里今日發生城管打商販,明日發生小販打城管,這都是現代化城市里一道極不和諧的街景。 我們常說,“人心換人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城管與商販之間,何嘗又不是這樣?如果城管總是驕橫、野蠻,商販們對城管又哪來善意?只有城管轉變管理觀念,在執法時以人性代替驕橫,以柔情代替野蠻,城管與商販間便會化干戈為玉帛,變“冤家”為朋友,城市管理才會實現良性互動。從這個層面來說,許昌市“城市管理”重點放在“服務商戶”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值得借鑒的一個成功探索。(張緒才) |
關鍵詞:城管,商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