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終點能否有尊嚴地離開 生前預囑,你認同嗎
-目前我國法律對“尊嚴死”是否合法,還存在空白。資料圖片 近日,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成立。協會提倡填寫、使用“生前預囑”,在生命盡頭不選擇生命支持系統,自然而“有尊嚴”地離開人世。此消息一經傳出,便引發熱議。記者隨機調查發現,雖然省會多數市民表示還不想使用“生前預囑”,不過倒是真心希望自己死亡時不遭罪。 緣起 北京一協會推“生前預囑”,九成網友認同 近日,由北京市衛生局主管的“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經北京市民政局審查批準正式成立。協會旨在通過推廣使用“生前預囑”,讓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盡頭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以保持“尊嚴”是一種權利。 生前預囑是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據了解,北京市衛生局表示,“生前預囑”概念在我國并無法律明確支持或禁止,目前尚處民間推廣階段,衛生行政部門將“觀察”其效果和發展。 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一經成立并經媒體報道后,在網絡上、現實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有媒體推出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網友表示生前預囑體現了對人的尊嚴的尊重,還能節約寶貴的醫療資源,會簽署“生前預囑”,選擇“尊嚴死”。 調查 認可“尊嚴死”的多填“生前預囑”的少 昨日記者在街頭調查了不同年齡段的人,青年、中年、老人對“尊嚴死”各抒己見。在街頭,記者分不同年齡層共采訪了27人,值得一提的是,這27人無一人知道“尊嚴死”的概念。經記者一番解釋,他們中的多數認可“尊嚴死”,但不一定填寫“生前預囑”。 多數老年人希望延長生命 記者共采訪了9位老人,年齡都在六七十歲。提到死亡,許多老人十分忌諱,但也說出了心里話。這些老人中的多數認為,生命很可貴,無論通過什么手段,能延長生命最好不過。也有老人舍不得子孫,“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想多活的!” 也有少數老人覺得,既然已無法很好地挽留生命,還不如不去遭受那些器械帶來的痛苦,自己遭罪不說,也耗兒女們的財力和精力,“那自然離世便好!”不過,有這種想法的老人表示,不一定填“生前預囑”,“最終還是讓兒女們選擇吧!” 多數中年人要“救”父母 記者采訪了9位30-50歲的中年人,大部分認同“生前預囑”的想法。他們對經濟上的考慮比較多,如果自己在彌留之際,家里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會選擇生命支持系統延續生命;如果家庭條件不好,“接受治療也不能救命,還不如‘有尊嚴’地死去。”不過,他們中的多數也婉拒“生前預囑”,“也許現在不老吧,還不想填寫什么‘生前預囑’。” 他們中有人表示是不會同意父母填寫“生前預囑”的。他們的理由是,如果放棄挽救父母,對他們而言是不負責任的,畢竟父母之恩比天大,能延續就延續。不過,也有人表示可以選擇尊重父母的意見,每一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生命的權利。 年輕人的思想比較前衛 對于“尊嚴死”,18-30歲的年輕人倒是十分看得開。記者調查中9個年輕人,其中8個人都比較認同“生前預囑”這個想法。他們認為與其在病床上忍受折磨,靠器械來維持生命,還不如相對舒服地離開。 只不過,這些年輕人對填寫“生前預囑”不是很熱心,“畢竟年齡還小,將來老了再說吧。”也有受訪者有點出爾反爾,表示現在同意選擇“尊嚴死”,不過等到老了那一天,或許會改變主意呢,“也許老了,牽掛多了,更愿意多留些時日!” 延伸 “選擇與尊嚴”網站 萬人填報“生前預囑” 其實,早在2006年,一批志愿者就建立了專門探討死亡問題的公益網站“選擇與尊嚴”。自2013年6月起,公民可以登錄該網站,自愿填寫“生前預囑”,并隨時修改或者撤銷。昨天下午,記者登錄該網站發現,截至昨天15時30分,網站信息瀏覽人次達到了920161人次,生前預囑填報人數達到了10703。 昨天,記者通過多種途徑,都沒能與“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和“選擇與尊嚴”網站取得聯系。對此,北京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協會剛成立不久,工作人員是由一些醫學界人士兼任的,人手非常緊張,目前并未對外公布電話。 除了對生前預囑的相關介紹外,這家網站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我的五個愿望”注冊服務平臺。這是專為有意愿自主進行“生前預囑”選擇的人士提供的意愿表達平臺。 第一個愿望“我要或者不要相關醫療服務”中有9個條目,比如我不要疼痛,希望醫生盡力解除或減輕疼痛;我不要任何形式的痛苦,如嘔吐、痙攣、抽搐等,希望醫生和護士盡力幫助我保持舒適等。 第二個愿望“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是指“當我的存活毫無質量,生命支持治療只能延長我的死亡過程時,我要謹慎考慮我是否使用它”,包括心肺復蘇術、呼吸機、喂食管、輸血、昂貴抗生素。并設定了在生命末期、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持續植物狀態這3種情況下,要或不要生命支持治療的選擇。 第三個愿望“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我”則更多地考慮到人在彌留之際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比如我希望當我在疾病或年老的情況下對我周圍的人表示惡意、傷害或做出任何不雅行為的時候被他們原諒;我希望盡可能有人陪伴、盡可能在家里去世、臨終時有人和我在一起,等等。 第四個愿望“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是對家人的情感表達,以及對“后事”的交代。包括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我對他們的愛至死不渝、在我死后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等。 第五個愿望“我希望誰幫助我”,則是選擇至少一個“在我不能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幫助我的人”。 觀點 “生前預囑” 是對死亡的理性看待 省三院老年骨科的王主任認為,生前預囑其實反映了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在一些疾病的中末期,生命在醫療器械的幫助下也能維持一段時間。沒有自主呼吸可以依靠呼吸機,胃管能幫助進食,即便胃腸功能喪失,還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獲取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生命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已經失去了其社會性,所維持的只是生命體征。使用器械維持生命,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這對病人家屬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占用了國家寶貴的醫療資源。 因此,王主任認為,生前預囑雖然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觀點,很多人并不了解,但生前預囑是對死亡的理性看待,不失為一個進步的觀點。 特別提示 當生命走到盡頭,不能為自己做主時,你是否希望不使用呼吸機、喂食管,希望有尊嚴地死去?你是否愿意嘗試生前預囑?你怎么看待生前預囑?請撥打96399發表你的觀點。
|
關鍵詞:生前預囑,尊嚴,生命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