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編者按 今年7月4日,省委做出了向呂振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 呂振華同志是銳意改革、干事創業、履職盡責和清正廉潔的時代典型。他的事跡是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是對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有力詮釋。他代表廣大黨員干部,回答了一個重大時代命題: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省委宣傳部約請我省著名作家、省作協副主席李春雷,創作了一篇反映呂振華同志先進事跡的報告文學,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呂振華同志對“為民、務實、清廉”的守望與堅持,希望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以呂振華同志為一面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全心全意、盡心盡力、干干凈凈地為黨和人民做事,不辜負黨的信任、人民的期盼。 初見呂振華,我有些意外: 黑黑瘦瘦的身板,粗粗糙糙的皮膚,稀稀疏疏的頭發,憨憨厚厚的笑容。身為中捷產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掌管著4.2萬人口、268平方公里土地和百億資產,卻根本不像一個官員,倒是像極了一個下崗職工、一位貧困教師或一家村辦企業的老會計…… 呂振華告訴我,自己沒有別的本事,更沒有別的野心,中捷只有4.2萬人,他只會算計這4.2萬人的經濟學。 好一個4.2萬人的經濟學! 這其中有兩組數字: 從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全區GDP由3.79億元增長到90億元,財政收入從0.33億元增長到38.2億元,分別增長23.7倍和115倍,經濟實力位列全國農墾區之首、全省省級開發區之冠! 2003年,中捷還是一個只有1.6萬平方米樓房的簡陋生活區。而現在,一座集高標準住宅區、商業區、金融區、大學城等為一體的55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新城框架已經拉開! 無論如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春天的前奏 1994年10月,臨近不惑之年的呂振華來到中捷農場,擔任常務副場長。 那是一個怎樣的困局啊。計劃經濟時代上馬的大大小小的企業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個個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像一個個失去庇護的瘦骨伶仃的孤兒,嗷嗷待哺。總資產只有6800萬,債務卻超過2個億,嚴重的資不抵債! 這日子怎么過? 他在苦苦地算計著中捷的新生路。 那是一個特別的秋天,日頭黑黑的,風涼得刺骨。 …… 中捷,是一個什么地方呢? 這里位于滄州最偏僻的海邊,是一片典型的鹽堿地,白花花的,苦土。沒有樹木,只有一望無際的黃菜和堿蓬,在春天和秋天之間枯枯榮榮。那是這一片土地的命運,也是他的命運。 1956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獲贈670臺(件)農機設備。回國后,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參與選址,把目光落在了渤海之濱,并親自命名“中捷友誼農場”。 于是,一批抗美援朝的退伍戰士,集合周圍村里的農民,開始為饑腸轆轆的共和國生產糧食。 與共和國蹣跚的腳步一樣,中捷和全國數千個國營農場一起,在時代的風雨泥濘中艱難地前行著,先是單一地種糧食,后來又一窩蜂似地上企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家被傳統體制和思維緊緊束縛的國營農場,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破產 呂振華的第一個動作,堪稱驚心動魄:破產! 當時,針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國家鼓勵破產。但長期的僵化思維,使大家礙于種種羈絆,顧慮重重,而呂振華敏感地看透了這一點。在時任場長的領導和全力支持下,他大膽提出了企業破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的設想,并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依靠法院和銀行,堅決而迅速地進行破產。 破產直接帶來了工人的大面積下崗,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一位當年的志愿軍老戰士,氣沖沖地闖進呂振華辦公室,以手為槍,指著他的鼻子高聲怒喝:“姓呂的,你要把農場帶向何處?這里還是共產黨的天下嗎?” 面對眾多的責罵,呂振華平靜地說:“企業早已虧透,大家早已下崗,橫豎都是沒工作。不如干脆拉下面子,直接破產。就像分居多年、和好無望的夫妻,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辦理離婚手續,只有這樣,才能重組家庭,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他斷言:現在是破產的最佳時期,錯過這個機會,將會遺憾永久。 在他的直接操盤下,最短的時間內,中捷的31家特困企業陸續宣布破產! 這時候,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破產的意義,開始紛紛申請。而此時,國家的破產政策已經越來越嚴格了。 1997年6月,國務院正式出臺進一步規范破產的條例。其中特別規定:企業破產必須經最大的債權人同意。換言之,得不到銀行的許可,破產比登天還難。 呂振華眼疾手快,捷足先登,最早地借助國家政策,為中捷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緊接著,果斷進行股份制改造。十多家民營企業虎虎而起,浴火重生。 2000年,呂振華擔任農場黨委書記。而后,隨著全省農墾體制改革和渤海新區的成立,中捷走進了一個全新時期…… |
關鍵詞:群眾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