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容易“有汗出不來”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各地發生了不少被熱死的病例,最后都診斷為熱射病。于海初詳細地給記者解釋了3種程度中暑的不同癥狀和反應,其中輕度中暑后肌肉痙攣是由于大量出汗導致電解質流失,肌肉含水量和鹽分降低引起的,“這種的要補充水分并在陰涼通風處休息,一般很快就能恢復正常;衰竭是脫水較為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多是因為皮膚血管擴張,水分蒸發快造成的,病人惡心、嘔吐、頭暈,降溫并補充水分后也能很快好起來。” 他解釋說,熱射病相對痙攣和衰竭而言,最突出的反應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紊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嚴重的也可以并發橫紋肌溶解等。“熱射病必須趕緊到醫院搶救,除了給表皮降溫外,還需通過灌腸等手段來為機體降溫。” 為什么中暑會引發這么嚴重的后果?于海初說,這實際上是由于持續悶熱讓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當紅外線和紫外線穿透皮膚直達肌內深層后,體內熱量也不能發散,“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引起皮膚干燥、肌肉溫度升高,出汗的速度甚至比不上體內熱量堆積的速度,或者汗出不來,才會傷害到中樞神經系統繼而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而出汗作為人體最重要的降溫功能一旦不能及時排汗,則會讓人迅速進入熱量過度堆積的危險狀態。 據介紹,患上熱射病的病人會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甚至呼吸衰竭等現象。“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體力活動或非體力活動都可能引發這種嚴重中暑,所以說如果遇到以上的中暑癥狀不能小覷。” 于海初分析說,相對來講沿海氣候氣溫較低,發生熱射病不是很常見,一些過度的體力活動或者運動則容易引發,“今年可能是全國氣溫都太高了,而且人們的防護意識不高,才導致這種情況。” 尹作民說,人體散發熱量除了排汗,還有通過風吹等方式加快排汗,但是當太陽直射,外界溫度和機體自身溫度都很高、且不通風的時候,人不容易排汗,出汗也不容易被蒸發掉,會出現出汗很少情況,這是最易引發熱射病的原因之一。“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會引起散熱減少,還有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比如在烈日下工作的工人,或者燒鍋爐的師傅容易出現熱射病,尤其是太陽暴曬直射的情況。” “一般來說青島溫度低些,就不易引發熱射病,但是如果是高溫桑拿天,濕度太大影響了人的排汗,也是會引發熱射病的。所以市民如果要在高溫天氣下外出,記得出門帶瓶水,打傘避免日光長時間直射,都是預防熱射病的方法。” |
關鍵詞:熱射病,癥狀,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