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罰單與洗床單
中國很熱,奶粉很忙。“恒天然”肉毒桿菌風波未定,洋奶粉在新聞版面上又投下一枚重磅炸彈:8月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對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開出共約6.7億元的“反壟斷罰單”,這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迄今開出的最大罰單。其中,中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美贊臣、多美滋、合生元,受罰金額都在億元以上。這讓一直抱怨“洋奶粉為什么這么貴”,但又矛盾于“貴也得買”的中國消費者,狠狠出了一口氣。 因此在輿論場上總以挨罵角色出現的發改委,這次十分罕見地獲得一片掌聲。人民網評論《反壟斷“最大罰單”彰顯法治公平》基本概括了正面評論的主要觀點:對三星等6家液晶面板企業處以3.53億元經濟制裁,對茅臺和五糧液開出2億元罰單,再加上這次的“史上最大”———發改委近年在反壟斷上可謂重拳不斷,顯示了我國市場監管部門對違法行為零容忍、動真格的鮮明態度,是一種“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體現。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國產奶粉的市場口碑和市場份額雙雙受創,洋品牌則乘虛而入價格攀升,這主要是因為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質量信任盡失,而選擇洋奶粉則是你情我愿———既然意思自主,何來壟斷之說?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數據顯示,從2008年以來,洋奶粉主要品牌(包括此次受罰和免除的企業)的價格,平均漲幅超過38%,最高漲幅超過60%,平均每年上漲10%-15%。從橫比來看,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同品牌洋奶粉,價格遠遠高于國外市場,甚至翻倍漲價。嚴重的內外差價,造成走私、囤積等非理性行為泛濫,對很多其他地區的市場也造成沖擊。扭曲和粗暴的“暴利收割”策略,給消費者、下游經營者以及市場,都帶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此時,與其說是消費者對洋奶粉迷戀追捧,還不如說,他們更像是無奈挨宰的羔羊。當市場已經存在明顯的不正常的干預,這很可能就是壟斷在作怪。 雖然獲得國內消費者和媒體的廣泛支持附和,但是,發改委在此番處罰上,其實比過去更克制、更謹慎,也更具柔性。比如,以往發改委“舉鍘刀”———無論是揮向企業罰款還是揮向消費者漲價———往往只見決定,不多解釋,而此次,發改委官員甚至在電視評論節目上大談“縱向壟斷”的判斷依據等普法話題,還特別強調違法證據的收集等細節,努力向輿論展示一個依法監管、透明處罰的新形象。再 比如,雖然洋乳企違法行為普遍,但發改委針對不同企業表現給以差異巨大的處罰,并對罰款標準和減免理由向媒體一一詳解。此舉贏得媒體一致好評,很多評論對這種務實和靈活的管理方式,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看來,發改委一方面想通過這種“差別化對待”的方法,引導未來企業服從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回應和平息以往民間流傳的,關于監管部門攪和企業利益之爭,導致公報私仇等問題的指責。 中國市場龐大復雜,利益糾纏,忽略一種聲音,就可能埋下一種隱患。因此,雖然多數媒體都像《京華時報》一樣,支持“反壟斷給整個乳業‘洗洗澡’”,但也并非沒有擔心。《新京報》社論《重罰壟斷乳企,消費者能否得實惠》,以及《長江日報》評論《清整市場是反壟斷的出發點》等,都表達出對“起點”之后的期待。而更多媒體則直接喊話“中國奶粉當自強”,直指問題核心———沒有夠強的國貨,“吃人家的”難免手短嘴軟,懲戒起來又怎么可能不投鼠忌器?6.7億罰單看上去威力巨大,但與國際奶業巨頭在全球以及中國的利潤相比,也并非如國人想象得那般厲害,這何嘗不是幾大巨頭俯首就法的原因之一? 在這些期待之聲中,喊得最響亮的,當屬《法制日報》王傳濤的評論———《全面反壟斷讓民眾享有更多實惠》。文章一方面給消費者算眼前收獲,另一方面,也給贏得一片喝彩的發改委提出新要求:“奶企有壟斷行為,可以反,那么,眾多其他領域的壟斷行為,是不是也應該調查一下呢?”文章甚至直接點出:“以壟斷經營為手段對國內消費者進行盤剝的企業,遠遠不只奶粉這一領域,而關于‘石化雙雄’、關于高速公路、關于電信和寬帶運營商,發改委對它們的反壟斷行為,什么時候能到來?”看來,6.7億的大罰單,在充滿各種“特色”的中國市場其實也不過是小小“蒼蠅”而已,至于“老虎”是什么,則引人想象。對于中國市場的反壟斷,法制媒體的期待顯然遠比行政部門更急切。 老百姓說“愛情不做買賣”,但買賣可以美好得如同談一場戀愛。在骯臟污穢的床上,誰會覺得你情我愿?如果換成五星級酒店舒適潔凈的環境,恐怕消費者的心情就會改變許多。但是,星級酒店優雅舒適的體驗,有數不清的洗衣工為之辛勞,是他們,保證著所有客人明明面對利益分明的交易,卻心存美好感受和想象。市場也是這樣,很現實、很勢利,但只要規則明晰、清白公正,每個人就能各取所需心甘情愿。但愿發改委不僅能開罰單,更能以“洗床單”的態度努力為中國消費者打造一個干凈明朗的市場。 追蹤熱點評論,關注輿論態勢,提供聚合閱讀。《輿論場》期待您的關注,互動郵箱yzhcomments@vip.sina.com |
關鍵詞:奶粉,乳企,罰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