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游謹防疾病找上門 外出游玩不能忽視健康
盛夏,幾位山西游客在邢臺縣天河山景區游覽。專家提醒,外出游玩不能忽視健康防護。趙永輝 攝 眼下正值炎熱潮濕的三伏天,大中小學生又處于暑假,許多上班族利用年休假的機會,帶上孩子,外出游玩放松。不過,如果不注意健康防護,加之身處陌生環境中,消化道疾病、感冒、中暑、皮膚病等就會找上門,給開心的暑期出游增添不少煩惱。為此,石家莊市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邢燕軍提醒大家一定要關注旅途健康,并就旅途常見病及如何應對給予健康指導。 ◇防腹瀉 腹瀉是旅游時最常見的胃腸健康問題,約30%的旅游者會發生腹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行疲勞、精神緊張,飲食不當、氣候變化等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某些腸道病菌感染。醫學上將這種腹瀉稱為旅行者腹瀉,由大腸桿菌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瀉、水樣便,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 防治措施:注意飲水衛生。飲用經煮沸的開水或瓶裝水較為安全。少喝酒、少吃肉食,飲食以清淡為主,以免加重胃腸負擔。注意個人衛生。 在海濱城市食用海鮮產品時,一定要吃干凈新鮮、熟透的海產品,剛吃了海鮮后,不要飲用冰啤酒、冰水,以防發生腹瀉。值得注意的是,有過敏或痛風、尿酸高的人不宜食用海鮮。晚上睡覺使用空調時,應用毛巾被蓋好肚臍,防止受涼引起感冒、拉肚子。外出應避開雨天,如果淋了雨,最好沖個熱火澡,去除寒氣,防止感冒、腹瀉的發生。 ◇防中暑 夏季氣溫高,排汗多,旅游最易發生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高溫季節應盡可能減少外出旅行。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受到高溫天氣困擾,去這些地方旅游一定要防止中暑。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暴曬時間、體質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有關,尤其是在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極易發生中暑。通常情況下,人們首先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頭暈眼花、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這時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處躺下,如果病人昏倒也不要驚慌,讓其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撥打當地的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趕到。 防治措施:早出發。早晨相對涼爽,而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盡量不要待在戶外,應在陰涼處休息,下午三四點鐘以后再活動。不少人到一個地方總想多看看,多玩玩,從而導致過度勞累、出汗流失水分過多,會讓人抵抗力下降,導致中暑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 多補充水分。應少量多次補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可適當喝些鹽開水,補充鹽分。但要盡量避免喝溫度過低的飲用水,防止消化系統疾病。 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外出旅游時應帶些藿香正氣水、人丹、風油精等。藿香正氣水不僅可內服治療嘔吐,也可外用防蚊蟲叮咬、止癢。 ◇防曬傷 夏季,人們往往選擇去海濱游泳或登高納涼,但如果日曬時間過長,臉部、頸部、手臂和下肢暴露部位的皮膚便會產生日曬斑甚至曬傷。最常見的癥狀為皮膚表面出現腫塊、蕁麻疹、水皰或者紅斑,輕者二日左右可愈,重者一周后才能痊愈。一旦發生曬傷,可適當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劑,冷水浴或冷敷也有助于減輕傷口處的疼痛。 |
關鍵詞:出游,疾病,暑期 |